Topic 3 —— 6s与其它/传统质量体系的区别及结合
天气: 晴朗心情: 高兴 许多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0认证。ISO9000的方法与6s质量计划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说哪个不好,我们只能说着两种方法有不同的中带年和效果。过去的质量控制方法,如质量环、全面质量管理等和6s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旧瓶装新酒?过去的质量管理项目也好,质量控制也好,第一,都是完全集中在产品本身的质量改进上。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但是过去只是为了反映某些情况。第二,控制重点集中在检查。这种传统的检验方法,使事后的检验,产品从开始到最后有多个检验环节,检验未通过,重来,是针对单一产品独立进行的,检验就像救急贴膏药一样,这里破了贴一下,那里破了贴一下(ms不完全如此,从TQM开始应该已经开始重视事前检验了)。
所以,通过这两个新旧方法对比就会发现时完全不一样的,传统的指示治标,6s质量计划是治本的,ge在实践中已经深深体会到这两种方法有很多不同。
// 有不同意见,似乎overestimate 6s,同时underestimate其它。更赞同另一种观点,ISO9000只是给出了一个标准、一个评价的依据,而6s则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其实,ISO9000中也要求了大量数据资料文件,如PPAP等,对统计方法的应用也很多。但ISO9000有种为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的感觉,当收集到数据时,只是简单判断是否合格、是否需要改进,而缺乏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缺乏探究背后真正原因的机制,从而无法达到治本的目的;而6s则恰在此方面弥补了ISO9000的不足。
ISO9000认证并不能替代大量具体细致的质量工作,因而不能替代TQM,更不能替代6s。认为TQM已经过时,现在进入了ISO认证时代,是个严重的认识误区。通过了ISO认证,说明企业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按照这个质量保证体系去实施。而6s管理为企业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步骤。
许多公司之所以坚持3s-4s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做更好质量的产品所花成本将超过提高质量所带来的收益。6s管理的理念认为产品质量超过4s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以你为达到五六个s的高质量水准时,公司将极大地减少鉴别和预防成本。6s管理可以引导企业通过更合理的流程和更好的产品服务设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最终从根本上大大地减少缺陷。
//如果是这样,那么传统的质量成本曲线为什么会在质量水准超过4s以后上扬?它的问题在哪里?有篇论文是讲这个问题的,不过似乎还是不很理解。。。
日本TQM的十大特征:
TQN的八项基本原则:
见《质量管理学》P32
TQM的局限:
// 的确,传统感觉,质量管理就是质检部门的事;但6s颠覆了这种观念
以数据反映事实也是6s管理非常明显的特色。把流程的改进作为成功的关键也是6s管理与过去的TQM本质的不同。
TQM计划聚焦于与流程无关的个别环节。6s管理把流程视为成功的关键载体,关注的是一个流程中所有环节的全面改进,而且效果的产生要迅速和有力得多。
// 如果是这样,那么怎么理解TQM八项基本原则中的“过程方法”?
所以,通过这两个新旧方法对比就会发现时完全不一样的,传统的指示治标,6s质量计划是治本的,ge在实践中已经深深体会到这两种方法有很多不同。
// 有不同意见,似乎overestimate 6s,同时underestimate其它。更赞同另一种观点,ISO9000只是给出了一个标准、一个评价的依据,而6s则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其实,ISO9000中也要求了大量数据资料文件,如PPAP等,对统计方法的应用也很多。但ISO9000有种为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的感觉,当收集到数据时,只是简单判断是否合格、是否需要改进,而缺乏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缺乏探究背后真正原因的机制,从而无法达到治本的目的;而6s则恰在此方面弥补了ISO9000的不足。
ISO9000认证并不能替代大量具体细致的质量工作,因而不能替代TQM,更不能替代6s。认为TQM已经过时,现在进入了ISO认证时代,是个严重的认识误区。通过了ISO认证,说明企业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按照这个质量保证体系去实施。而6s管理为企业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步骤。
许多公司之所以坚持3s-4s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做更好质量的产品所花成本将超过提高质量所带来的收益。6s管理的理念认为产品质量超过4s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以你为达到五六个s的高质量水准时,公司将极大地减少鉴别和预防成本。6s管理可以引导企业通过更合理的流程和更好的产品服务设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最终从根本上大大地减少缺陷。
//如果是这样,那么传统的质量成本曲线为什么会在质量水准超过4s以后上扬?它的问题在哪里?有篇论文是讲这个问题的,不过似乎还是不很理解。。。
日本TQM的十大特征:
- []在最高管理层领导下的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成员参加的质量管理活动[/][]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坚持彻底的质量优化[/][]方针展开和方针管理[/][]质量管理诊断的活动[/][]从研究、开发一直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方法的开发与运用[/][]由制造业向其他领域的扩展[/][]全国性的质量管理推进活动[/]
TQN的八项基本原则:
见《质量管理学》P32
TQM的局限:
- []注重局部改进,缺乏对整体流程的关注[/][]把质量看成是质检部门的责任,高层领导重视不够[/]
// 的确,传统感觉,质量管理就是质检部门的事;但6s颠覆了这种观念
- []缺乏清晰的目标[/]
- []注重技术驱动,缺乏顾客驱动的理念[/][]缺乏跨部门的有力合作[/]
以数据反映事实也是6s管理非常明显的特色。把流程的改进作为成功的关键也是6s管理与过去的TQM本质的不同。
TQM计划聚焦于与流程无关的个别环节。6s管理把流程视为成功的关键载体,关注的是一个流程中所有环节的全面改进,而且效果的产生要迅速和有力得多。
// 如果是这样,那么怎么理解TQM八项基本原则中的“过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