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2011北京站活动之我的感想

本帖最后由 vigoliu 于 2011-11-29 22:07 编辑

昨天家里有事下午匆匆和龙大告了个别就走了,感觉意犹未尽。其实我最期盼的是大家分开主题来探讨。很多时候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回想起自己的质量生涯,在2003年转行从技术和销售转到质量,真是很茫然。所幸遇到了6SQ网站,下载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人的帖子,了解了诸多大师的见解比如欧大师,戴明后者,Steventec等人。可惜欧大师和戴大师现在很少出现了,和Steventec上个月在北京见了一次面,倍感亲切。

要我说龙大的最大的功劳在于给诸多质量人搭建了一个免费的平台。中国质量协会应该给他颁一个最佳贡献奖或荣誉会长的头衔。想想自己,当时所在的公司没有考虑员工发展,从来没有培训,只能靠自己从网上扒资料,去图书馆查资料。如果没有6SQ真不知能否继续这条路。靠着自学后来进了某500强,才享受到给予的系统性的职业训练。

从2003年做到现在,也一步步从小学生学起,绿带黑带,LEAN等饥不择食的学习,也不断在思考质量人的使命和未来。其实即使现在也没有很确定的路线,但血液里已经包含了品质的细胞。

看着参加参加者的活跃和积极的气氛,非常的感动、自己也是一步一步这么走过来的。听着演讲者的评述,尽管自己有相同或不同的意见,还是给予掌声和赞许。

对于DFSS,感觉这个演讲不透彻。自己没有从事过设计,没有太多经验,但是当年做SQE我是最强烈的面向设计人员的挑战者。很多设计人员在确定公差是都是拍脑袋的。这导致了后续的一堆麻烦。从现在的世界级的公司来看,都出台了面向设计人员的培训或工具,对于后续的人员这是个福音。

下一个是赵老师讲的日企质量管理,老实说,我认可其说法拒绝该做法。这也是我认为的为什么来自日本的5S在中国迟迟发展不好的原因。拒绝该做法意味着这种管理很难行得通,咱们国家错过了一个比较好的年代,相信很多人看过电视剧《钢铁年代》。这是社会和文化造成的,倘若我们不是老板,基础层面上是解决不了一线员工生存尊严的问题的。我所在的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招工操作员月薪1500元。在北京你可以想象一下如何生活。社会的收入差距太大,浮躁就会增加,人们就沉不下心来做事。国家在提高基础工资,由此又带来了成本上涨,外企撤出的短期问题。我所在的公司就把备份原材料采购转移到了印度。一个侧面又会造成某些失业。
看不懂这个问题,现在国家的政策也在摇摆,我相信肉食者也没确定到底采取什么路线,维稳而已。
我所联系的国外的对口人员经常问我,为什么你们的人员换的这么频繁?我只能说是外面诱惑太大。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将来的薪水或发展。国外的人说他们不是太care薪水。我靠,欧洲人可以不care,他们的社会保障好,可是在咱们国家谁敢不care?(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的除外)。孩子上幼儿园,上学;医疗;养老;你能只靠亲爱的“母亲”吗?

所以在管理方面还是靠儒表法里,让大家感觉其乐融融,激发干劲,但是又明确制度尽可能让谁干都一样。俺们都吃这一套,你信不?

接下来是中质协的赵老师,介绍中质协的一些活动。

最后一个演讲是钻石灰尘,看得出他的思维很活跃,也有比较多的经验。但是对在座的诸多新人需要提一句,基础做起,扎实做几年后再拔高。如同钻石说的,大部分FMEA都是糊弄。有几个质量人认真的做过产品或工艺的FMEA?真正的FMEA?

想起自己学太极拳时,师傅说你先练套路,打上一万遍以后再学听劲。扎实的基本功产生量变,累计起来才能发生质变。

因为质量这个行当涉及面太广,所以建议入行的人能够在博学的基础上专精一个方面。这才能产生专家。不要东一筷子西一勺子,否则出来的都是砖家,貌似样样精通,实则大忽悠。

建议以后的聚会能有一些主题性的活动,比如关于供应商管理,比如过程管理,比如设计的质量控制,等等。这样会把讨论深入下去甚至有所升华。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ameszhang1001 (威望:3) (北京 朝阳区) 在校学生 工程师

赞同来自:

向您学习。正所谓见多识广,有些东西不去经历不去切身感受是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意的。一定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增强智慧。

15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vigoliu
vigoliu

供应商管理,过程控制和管理,持续改进Kaizen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