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经济学十八定律,相信对大家会很有用处。

经济学十八定律
十八定律之一——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不称职官员的三条出路
  彼得等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教授对于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阐述: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 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 不会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所以这名官员从此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 系。
  
  十八定律之二——华盛顿合作定律
  
  华盛顿合作定律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使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
  彼得等
     既然人们互相扯皮,敷衍了事的主要原因是责任分配不明确,那么试问,三个 和尚如果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每个人都应该做什么,还会有人敷衍了事吗?
     太多的故事告诉我们,进行明确的分工是对付"南郭先生"的最好办法,因为明确的分工能使大家轻易地看出谁在敷衍了事,谁在互相推诿。
     对一个组织来说,进行详细的职务设计是绝对必要的,只有让每个人都知道自 己该做什么,才能遏制"华盛顿合作现象"的发生。
    假如你透过显微镜观察一个组织,你会发现它是由成千上万个任务构成的,这些任务可以组合为职务。组织中人们所承担的职务并不是随机确定的,管理层应当 对职务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安排,以反映组织技术的要求以及工作人员的技巧、能力 和偏好。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生产的潜力。
    在各种各样的职务中,有些职务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另 一些职务,让个人单独去做效果会更好。
  
  十八定律之三——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培养你的合作能力
  彼得等
    随着知识型员工的增多,以及工作内容中智力成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
    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团队协作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团队更加强调团队中个 人的创造性发挥,以及团队整体的协同工作。
    如何协调个人成长与团队成长的关系,使他们能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是一个 值得讨论的话题。
    团队协作模式对个人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成员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 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成员的专业知识更 加重要。
    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你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呢?
    ——寻找团队积极的品质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缺点都不尽相同。你应该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中积极的品质,学习它,并克服你自己的缺点和消极品质,让它在团队合作中被弱化 甚至被消灭。
    团队强调的是协同工作,一般没有命令和指示,所以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 它直接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
    如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主动去寻找其他成员的积极品质,那么团队的协作就 会变得很顺畅,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对别人寄予希望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型员工,更是如此 。有时一句小小的鼓励和赞许,就可以使他释放出无限的工作热情。
     ——时常检查自己的缺点
     你应该时常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比如,还是不是那么冷漠,言辞还是不是那 么锋利。在单兵作战时,这些缺点可能还能被忍受,但在团队合作中,他会成为你 进一步成长的障碍。
     团队工作需要成员在一起不断地讨论,如果你固执己见,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 ,或无法和他人达成一致,团队的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团队的效率在于配合的默契,如果达不成这种默契,团队合作就不可能成功。
     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不妨就在某次讨论中,将它坦诚地讲出来,承认 自己的缺点,让大家共同帮助你改进,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当众承认自己的缺点可能会让你感到比较尴尬,但你不必担心别人的嘲 笑,因为一般人只会给你理解和帮助。
     ——让大家喜欢你
     你的工作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而不是反对,所以你必须让大家喜欢你 。但一个人又如何让别人来喜欢你呢?
     除了和大家一起工作外,你还应该尽量和大家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或者礼貌 地关心一下大家的生活。
    总之,你要使大家觉得,你不仅是他们的好同事,还是他们的好朋友。
     ——保持足够的谦虚
     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团队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 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
     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你必须保持足够 的谦虚。
     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地进步。
  十八定律之四——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
   在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会由原本能胜任的职位,晋升到他无法胜任的职位, 无论任何阶层中的任何人,或迟或早都将有同样的遭遇。
  人类的辉煌与无奈
  彼得等
    不可否认,人类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也造就了 一些可怕的不称职。
    人类大力推行官僚政治,即使是完成一件最简单的工作,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和精力。人类的社会结构越复杂,人浮于事、混吃混喝者就越多,并成为社会的沉 重负担。
     虽然从小到大,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教导:身居高位的人往往具有自知的睿智 。他们会说:"你懂得越多,前途越不可限量,有一天也会跻身高位。"于是我们 用功读书,直到大学毕业、踏入社会、进入一种职业,我们仍紧紧抱持着上述的信念。
    然而,我们总会很失望地发现,许多人似乎都不知道他们的专职何在,因而也 都不能尽到工作上的职责。
     例如,一位校长关心的主要问题竟然是:所有窗帘要高度一致,教室必须保持 安静以及禁止任何人践踏或靠近花圃。
     当我们的见闻增加后,会发现每个组织总有许多人无法胜任他们的工作。
     我们可以看到优柔寡断的政客装腔作势,俨然是果决刚毅的政治家;自命消息 可靠的权威人士,到头来将过错归咎于难以把握的情况;懒散而傲慢的公务员不计 其数;军事将领以豪壮的措辞掩饰行为的怯懦......
     在这个复杂、虚矫的社会里,充满了不道德的牧师、贪污的法官、头脑不清的 律师、文笔不通的作家以及连拼音都会出错的英文老师,我们对此也只能无可奈何 地耸耸肩而已。
     甚至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也能见到文件由拙于沟通的行政人员拟稿;而一些单 调、乏味的课程,则由声音不清、表达能力缺乏的老师主讲。
    "说 博士在收集?分析了数百件工作上不胜任的案例后,他得出了"彼得原理 "的公式:在层级组织里,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说 原理可以说是解开所有层级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 的关键所在。
     或许有些特立独行的人可以避免被纳入层级组织里,但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 、行政、军事、宗教、教育等各界的所有人士,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也就是说 绝大多数的人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
     可以肯定的是,其中许多人可能获得一两次的晋升——从某个能胜任的阶层晋升到仍可胜任的更高阶层,但能胜任新职位将使他有资格再度晋升,于是每个人最 后都由能胜任的阶层晋升到不能胜任的阶层。
     所以,假定时间足够,同时假定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每个员工终将晋 升到自己不胜任的阶层,并从此停滞不前。
     因此,彼得原理的推论结果是:假如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阶层,那每个阶层 的职位终将由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
     既然如此,谁来推动层级组织的轮轴呢?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你很难找到一个所有员工都到达不胜任阶层的组织。大 部分的情况是,人们仍会完成某些任务,因此层级组织仍有它继续存在的理由。层 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所完成的。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wojiuaixiaoji (威望:0) (四川 成都) 电子制造 经理 -

赞同来自:

十八定律之五——80/20法则
  
  80/20法则
  世界上充满了神秘的不平衡: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20%的员工创造了 80%的价值,80%的收入来自20%的商品,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
  一个经济学家的神奇发现
  彼得等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VilfredoPareto,1848~1923)在研究中偶 然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分配呈现一种不平衡的模式,大部 分的社会财富,都流向了少数人手里。
     在当今社会,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令帕累托真正感到兴 奋的是,这种不平衡模式会反复出现,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都能见到——不管是 早期的英国,还是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或是更早期的资料——而且这种不平衡的模式有统计学上 的准确性。
     帕累托从研究中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那么 就可以预测,10%的人将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
     在这里,重点不仅是百分比,而在于一项事实:财富分配的模式是不平衡的, 而且这种不平衡是可以预测的。
     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否恰好是80/20,因为严 格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
     后人对他的这项发现有不同的命名,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法则 、80/20定律、二八法则、最省力法则、不平衡原则等。
     80/20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约瑟夫 •福特说过:"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了手脚的。我们的主 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样被动的手脚,我们又应如何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自己 的目的。"
  十八定律之六——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墨菲定律从天而降
  彼得等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 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 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 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人类虽然越来越聪明,但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 点,不论科技有多进步,有些不幸的事故总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 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错误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错误共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命运。
    但错误并不总是坏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此,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垫脚石。
  十八定律之七——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 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是谁在暗示和诱导你
  彼得等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经过观察提出了"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 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 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 在什么领域,角度不同,道理却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 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推而广之,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许多事 情,不正是环境暗示和诱导作用的结果吗?
     比如,在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场所,没有人会大声喧哗,或"噗"地吐出一 口痰来;相反,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便溺、打闹、互骂等 不文明的举止。
     又比如,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 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 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因此,环境好, 不文明之举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 ,同样,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在公共场合,如果每个人都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够营造出 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而形成" 破窗效应",进而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就不仅仅 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十八定律之八——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
   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是几点,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是 几点;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 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对一个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 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所适从;一个 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 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
  怎样听取他人的建议
  彼得等
     通常,当我们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都会寻求局外人的建议,由于他们 置身事外,所以容易对事情做出客观的评价,这也是管理咨询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之一。但"坏"建议是有风险的,在寻求外部顾问的建议时还请注意以下二点:
     一、找到惟一的最好顾问:"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你更准确的时间,只会让 你失去对准时的信心。它会把你弄得无所适从,身心憔悴,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须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
     二、你的顾问只能和你一样聪明:比如说你在投资理财上想找一个顾问,那么 你的顾问只能和你一样聪明。如果你不聪明,他们就不能告诉你太多;如果你有财 务知识,有能力的顾问就能给你提出更复杂的财务建议;如果你没有财务知识,他 们必须按照法律为你制定安全、没有风险的财务战略;如果你不是一个老练的投资 者,那么他们仅仅是建议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例如多样化的投资。
     没有哪个顾问会选择花时间教你,因为他们的时间也是金钱。因此,如果你靠 自己学到的财务知识经营你的钱,那么有能力的顾问会告诉你只有少数人才会看到 的投资和战略。但是首先,你必须使自己变得有知识。永远记住,你的顾问只能和 你一样聪明。
  十八定律之九——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 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可怕的沉没成本
  彼得等
     当一项已经发生的投入,无论如何也无法收回时,这种投入就变成了"沉没成本"。
     举个例子来说,你花了10块钱买了一张今晚的电影票,准备晚上去电影院看电 影,不想临出门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
     这时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执意要去看这场电影,你不仅要来回打车,增加额外的支出,而且还可能面临着被大雨淋透、发烧感冒的风险。
     还有一个更为经典的例子。
     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多少钱都要 想方设法地买下来。
     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花了很高的价钱把 它买了下来。
     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摔得粉碎。
     大家猜猜,这位老人是什么反应?
     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没回。这时,路边有位热心人对他大声 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是头也没回地说:"摔碎了吗?听 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如果换成一般人肯定会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对着已经化为碎片的 善看 胸顿足、扼腕痛惜,有的可能会经过好长时间才得以恢复精神。
     每一次选择之后,我们总是要付出行动,而每一次行动我们总是要投入,不管 投入的是人力、物力、财力还是时间。在做出下一个选择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考 虑到这些前期的投入,不管它还能不能收回,是否真的还有价值。
    最终,前期的投入就像万能胶一样,把我们粘在原来的道路上,无法做出新的 选择,而且投入越大,把我们粘得越紧。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沉没成本"是路径依赖现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1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