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中国本土人才在外企的夹缝中生存?

中国本土人才在外企的夹缝中生存?
近日,日立集团所属的各在华法人企业共同开始实施针对中国本地人才、特别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聘用和培养活动。并计划2005年,在中国境内的16家日立集团所属企业聘用250名本地员工。日立集团常务执行董事、人事部门首席执行官原严先生在谈到日立这次针对中国本土人才的新战略时说:“这是日立第一次在中国举行集团招聘,在整个日资企业也是先例。”

  从大学直招人才是东亚企业的惯例

  《人力资本》月刊执行主编孙虹钢在谈到这次日立集团大规模校园招聘时说:“其实日资企业在中国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然后自己进行培训并不是什么新的本土人才战略,这其实是整个东亚企业的习惯性做法,很多日资、韩国的企业都喜欢做。一位韩国知名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官员曾对我说,在韩国,他们都是自己招聘大学生并培养,而且这些人才都会把公司当成自己家,但是他们在中国招聘的大学生,在三年内却会跑掉70%%—80%%。”

  现在,很多外资企业包括日资企业都有独资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他们需要更多的本土员工。随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上地位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分公司规模开始扩大,业务量开始扩增,这是导致外资企业需要更多本土员工的另外一个因素。

  进入外企只能从基层做起

  国内资深职业规划专家白玲在谈到这次日立招聘时说:“很多的日资企业都喜欢在校园里招聘,比如松下、索尼这些公司,他们很早就开始在国内的大学生里进行招聘,而且一些日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于如何与中国高校学生签约已经很有经验了。不过日立把分公司和工厂的人才需求统一起来,在大学以集团的名义进行招聘的做法,在日资企业还是先例。日资企业普遍的做法是各分公司和下属工厂根据情况各自进行招聘。”

  对于这次日立招聘的250个人中,有210个都是技术性人才,很少有管理阶层的人才,白玲认为:“任何一个企业,招聘大学生,一般都会要求他们从头做起,比如从技术或是销售这些岗位开始,并不能说是日资企业的特点。也许一些企业对职位的称呼给人的感觉会好听一点,但实际上做的工作内容都一样。所以日立大部分招的都是技术人才的做法比较正常。而且日资企业确实更重视培养人才,他们更愿意自己把人才一步步培养起来,在培养上他们还是很下功夫的。”

  从日企跳槽难进欧美企业?

  给26—35岁的白领阶层做职业规划的白玲,在接触了很多中高层人才以后,感触最深的是:很多从日资企业出来的人在做职业规划咨询时,都愿意去欧美企业,而从欧美企业出来的人却很少有愿意去日资企业的。

  “经常会有从日资企业出来的人来问我:‘我想去欧美企业可不可以?’比如一个从日资银行出来的人想去欧美银行,但是我就会觉得他很可能去不了,不只他,很多从日资企业出来的人我都担心他们去不了。”白玲说。

  在白玲看来,日资企业和欧美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很不一样的。日资企业比较看重团队,职责更清楚、分工更细,这对他们不仅是文化,也是一种企业需要。一个人只要没大毛病和犯错误,就可以长期呆下去。欧美企业一般很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只要能干、有本事,就有提升的机会,人才上升速度也快很多,做到高层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欧美企业的稳定性就不如日资企业,竞争压力也相对大一些。在日资企业呆过的人,要让他放弃那种习惯的稳定,再去适应欧美企业的步伐和节奏很难。而从欧美企业出来不愿意再进日资企业的人,大部分是因为抵触心理,一个习惯了欧美企业里自由、宽松的办公环境的人,不愿意再把自己放到一种比较束缚的环境里,有的人宁愿选择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内民营企业,也不愿意去一些著名的日资企业。

  本土人才在外企做不到CEO

  孙虹钢告诉时讯记者,日资企业里有一条“窗边法则”,就是说坐在办公室最中心地带的都是企业最年轻能干的员工。随着员工岁数增长、能力减弱,他们的办公位置也会慢慢挪向四周,等到头发花白的时候就已经坐到窗边的位置上了,而这个时候就可以在窗边看看风景,准备退休了。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日资企业,派到中国的员工都是一些窗边员工,等到在中国的业务开始起来了,规模越来越大时,日资企业会从本土派来一批更年轻、更有能力的经理人。”“没有哪一个企业不缺人才,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讲文化认同,如果一个人才不认同自己企业的文化,那企业是不会要他的。不论是本土企业,还是任何一家外资企业。职场上是没有企业性质、人才年龄和性别之分的,企业只把你当一个没有性别的职业人,能干就留下,不能干就走人,所以其实不存在本土人才这种概念。”孙虹钢说,“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公司,一个岗位如果适合用中国人就用中国人,适合用日本人就用日本人,企业需要是他们惟一的价值观。比如销售岗位就必须中文好,和中国人能很好地沟通,当然最好的选择就是用中国人。”“其实不管是欧美还是日资企业,所有的外企都一样,中国人在这些企业一般能做到经理或是总监这样的职位,但是再往上,像CEO这样的职位他们一般就不会找本土中国人了。大多能做到这些企业CEO的华人,也都是具有国际背景的。很多学生可能有一种美好的愿望,认为既然现在外企都越来越本土化了,那么自己是不是就有机会做到高层呢?我劝他们想都不要想,如果真的想做跨国公司的国际经理人,那还是趁早出去读几年MBA,在国外工作三到五年,然后再想这些问题。”孙虹钢说。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xu1881 (威望:0) (江苏 南京)

赞同来自:

传说中的 沙发 没人做

3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东东16
东东16

思想深度决定行动深度,统一,平衡,淡泊,从容,中庸。大气。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