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改善品質痛苦不再

改善品質痛苦不再

请使用另存下载,每下载一个资料扣5个6SQ币! 如何获得6SQ币? 点击查看

本站下载内容均为网友上传,如果涉及侵犯您的版权或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尽自己的力量,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
已邀请:

龙在海角 - 压敏胶

赞同来自:

改善品質痛苦不再
──評"不流淚的品管"
張忠樸
  1. 前言
  過去,「提高品質必增加成本」的觀念,一直為美國企業界深信不疑。但是,曾任ITT公司副總裁、且為著名品管專家的克勞斯比(Philip B.Crosby)卻根據三十四年的品管經驗,寫成「不流淚的品管」一書,推翻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
  他指出,如果下定決心改善,提昇品質可以免費。
  過去幾年,部份有識之士不斷鼓吹工業升級的理想,而另一方面,台灣所面對的卻是仿冒與投機之風並不見稍減的現實。橫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是需要揮刀一割的矛盾,如果能斬斷這股矛盾,就能心平氣和地只問耕耘;如果剪不斷,工業升級終將渺不可期。

  類似的矛盾,也曾以另一種形式在七十年代的美國出現,當時美國的工業界眼睜睜地看到以電視為主流的家電產品市場,被高品質的進口日貨打得陣腳大亂,當時美國國內一方面有提高品質的呼聲,另一方面卻又有提高品質勢必提高成本,而使兢爭力更形脆弱的顧慮。

  這樣的顧慮似言之成理,但是時任ITT副總裁的克勞斯比(Philips B.Crosby)卻獨排眾議,針對這種顧慮而提出「品管免費」(Quality Is Free)的看法。這種看法從1979年起隨著「品管免費」這本書的發行及暢銷,而加速了美國工業界對品質的覺醒與認同。五年來,「品管免費」這種看法,到底對美國工業界造成了那些影響與貢獻?克氏以一本新著──「不流淚的品管」(Quality Without Tears)作為回應,其實書名本身就已畫龍點睛地指出,提高品質對美國的部分企業家而言,已不再是痛苦的抉擇了。

  1. 品管迷思
  事實上,美國企業界過去那種提高品質會造成成本上升,而削弱競爭力的想法,是由一些習焉不察的品管迷思(myth)所造成的,其中最容易將人導入歧途的迷思包括:
一.邊際效益的想法:
  基本上,妨礙品質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有人公然輕視品質。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承認品質很重要,但是提昇品質為何會遭遇障礙呢?因為有太多的人是從邊際效益的角度來看這件事。當不良率高達50%時,他們都支持將不良率降到20%,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努力有利可圖。接著,若要將不良率由20%降至10%,仍不乏支持者,至於再降到5%呢?有人開始認為這種努力得不償失。

  如果繼續推算下去,我們就會發現邊際效益的想法愈來愈佔上風,這種想法就像無情的篩子,隨著不良率的下降,它逐步篩去改善品質的支持者,當公司改善品質的支持者被篩成少數時,這個公司的不良率就自然面臨了無法突破的障礙。

  瞭解這種背景,就不難明白,為何1961年當克氏提出「零缺點」的構想時,會被大多數美國的企業領袖,甚至品管學者批評為不切實際的想法,而大加撻伐。

  撫今思昔,可以瞭解到,若沒有這套「含混的品管經濟學」(克氏語)從中作梗,那麼今天在美國蔚為風氣的品質革命,早該在二十年前出現了。
二.目前的賺賠:
  衡量美國企業經營者成敗最簡單的指標,就是財務報表,每一季的損益都可以決定經營者的陞貶去留。因此,無形中許多公司經營者最關心的只是目前的賺賠,所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潤(Profit at zero hour)。
  在這種前提下,任何改善品質的構想都面對著相當不利的處境,因為任何品質改善的構想,所能回報公司的都是遞延的利潤(Profit beyond zero hour),但是所求於公司的卻是要馬上付出的投資與代價。換言之,也就是會立即影響目前的進度或成本,試想有多少企業經營者,真肯為了公司長期的利益,而賭上個人眼前的成敗呢?
  克氏身為美國人,而且位居美國頂尖大企業的副總裁,他對這種問題當然有更切身的體認,所以他才會率直的批評:「導致美國品管發生問題的典型決策,常肇因於一個管理上的毒瘤,這個毒瘤便是以短視的決策來解決進度或成本方面的問題。」對國內的部分企業而言,經營者本身就是大股東,他們不會面臨被某一季的損益表炒魷魚的壓力,這是對他們十分有利的因素,因此在我國品質革命應該更容易蔚為風氣。
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但是為害最烈的一種品質迷思,還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想法。當然人都會犯錯,可是犯錯的原因及犯錯後的心態,值得進一步推敲。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想法,常將我們導入視犯錯為理所當然、犯錯後也蠻不在乎的方向,以至於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因而斷送了一切品質改善的前途。
  為了破除這種謬誤的後遺症,克氏一面幽默地質問:「是不是每個月都會有幾次進錯了家門?」一方面銳利地剖析:「釀成錯誤的原因有兩種:缺乏知識和漫不經心,知識是能估量的,也能經由經驗和學習而充實改進。但是,漫不經心卻是一個態度的問題,唯有經由個人徹底的反省覺悟,才有可能改進,任何一個人只要決心小心謹慎避免錯誤,便已向零缺點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誠然是事實,但斷章取義卻會造成可怕的結果。唯有當我們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來自我期許、相互鞭策時,才能避免誤入岐途。

4.品質報應
  如果在品質迷思中,不能有所警惕,那麼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克氏精心安排了一齣史帕門遊地獄的寓言,讓史帕門有機會看到他的創業夥伴馬士特蒙主恩召後,居然由製造主管降為修理工──修理那些當時明知有瑕疪,卻照常賣給客戶的洗衣機、洗碗機、烘乾機。這則寓言幫助讀者很快地聯想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侯未到」的因果報應。

  在消費者主義日漸抬頭的今天,這則寓言似乎愈來愈真實,產品如果有缺點,消費者遲早會向生產者抗議、抱怨、索賠、退貨、甚至提出告訴,克氏要藉此寓言提醒所有的生產者:
──不要短視,如果品質不良,就要立刻處理,否則今日僥倖得來的銷貨收入,日後還是得吐出來。

──此外更不要在邊際效益的想法下,放棄零缺點的努力,因為最終的消費者,往往只買一台產品,對他而言,這台產品不良。不良率就是100%,他怎麼可能再給你第二次機會呢?

5.一帖妙藥,兩味藥引
  本書令人受益最多的,是克氏從十四年獻身品管的經歷中,提煉出「克氏疫苗」供企業界所有成員服用。「克氏疫苗」若要充分發揮藥效,必須先服兩味藥引,這兩味藥引一是決心,一是教育。克氏指出:
  ──「決心」是指一個管理團隊份子決定他們不能再忍受劣品了,而且瞭解到,只有採取行動才能改善組織。
  ──「教育」是幫助所有的員工溝通對品質的觀念,知道自己在改善品質中所負的責任,而且具備特殊的知識足以處理即將面臨的改變。
  在這兩味藥引中,決心也許是我國工商企業界所最缺乏的,我國到底有多少企業家勇於堅持「零缺點」這種經營目標?但是想回來在日本品質早已領先群倫,美國又急起直追的環境下,我們又還能猶疑多久呢?漢寶德先生曾在「工業升級與生活」一文中(見天下雜誌第二十二期)指出「生產是人的行為,產品的最高標準不可能超過人所設定的標準,人所設定的標準,反映了他的理想與能力,也就是他所希望達到的水準。」
  因此品質的好壞,根本是受人的想法所左右,沒有精益求精的想法,下不了「零缺點」的決心,就根本不可能有逐漸進步的品質。
  談到教育,日本企業界有世界公認最好的職前教育與在職訓練,國內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如理想是可以瞭解的,因為國內跳槽風氣太盛。這一點,往往令有心做好教育訓練的企業家洩氣,但是僅為了這些攪局者而對教育訓練持保留態度,卻也不智,因為任何不良品追根究柢下去,我們一定會發現人是最根本的原因。
  品質與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正如肉體與心靈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樣,柏拉圖認為,「醫生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他們努力醫治肉體而不努力醫治心靈,然而心靈與肉體是合而為一的,不應該分開處理。」同樣的道理,如果企業家只努力關心產品的品質,而不去努力關心並教育製造產品的人,那麼即使有「零缺點」的決心,仍將會徒勞無功。

6.品質革命上行下效
  本書不僅是為品管專業人員寫的,更是為企業家而寫的,因為只有企業家才是品質革命的原動力,更明白的說,「最高管理階層堅持一切必須符合要求,而且提供必要的協助,以防止不合格的狀況出現時,一切就都改觀了,任何現有的品管手段都不及它有效」。
  總之,品質管理需要上上下下齊心協力,才能達到最完美的境界。在我國亟待工業升級的今天,「不流淚的品管」一書,或許可以指引工商企業界一條邁向「追求卓越」的新途徑。
──原載於天下雜誌1985年1月號──

7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