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我眼中的中国企业――-锻造部分

我眼中的中国企业――-锻造部分


我在过去几年中,访问过几十家中国的大型铸造企业(其中包括国企,民企,中外合资及外资企业),以下是我的一些总结。
在锻造行业中,一流的企业几乎是台湾企业占了一大半,如LOIHO,其次是国有的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如FAWER,民企中只有几家企业可以与这些企业相比,如WANXIANG。
本文只对钢锻件进行简单总结,对于新兴的精密锻造,铝锻,半液态成型等另述。
1, 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的控制是产品合格的第一步。有一半的企业的原材料管理需要改善。如何有效利用空间,FIFO,原材料的合理流动,及搬运。原材料标识基本合格。
原材料检验主要是化学成分及力学分析。
有的企业的力学性能分析不能达到要求,对应力曲线验证不合要求。 
对于高性能的材料,国产材料一般能符合要求,但国产材料的杂质控制需加强。另外说一点的是,有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对S及P有一定的要求,不是越少越好,所以在和这些国家合作时应注意。
2, 设备。使用气锻锤的企业较少,大多数采用机械式或压力机。加热设备采用感应炉及煤气炉, 温度控制多数用红外线测温计及加热炉自带的控温系统。
对于用气锻的企业效率高,成本低,国外企业多用。 国内企业因为气锻工艺不容易控制,多不用。
3, 温度控制, 多数企业的温度控制在正负10度范围,在出料口用红外测温装置,对于欠温和过温的料自动检出,但有一部分企业对过温的料又重新利用,这是欠妥的。
4, 模具控制。在工作开始时,首先要预热模具,有的企业采用煤气加热,有的采用电加热,有的企业直接用高温料加热。 本人倾向于电加热,效率高,无污染,成本低。各企业的模具的维护水平不一致。
5, 工艺开发:外企业的工艺开发明显高于国企,FEA软件应用较多。
国企的工艺开发多为经验式,开发周期长,且投入高。国企一般对优化工艺能力也较差,但国企一般价格较低,所以利润也在较低水平。国企的以这种低价优势争主场是不明智的,以致于利润低,后续发展能力不强。
国企应加强技术投入,摆脱低价低质的现状。
6, 检验:各企业均在开发时对纤维流向进行分析,对于错模的检验,一般小于0.5。
对于自淬火钢,在锻后要分析脱碳层及金相织组分析,如共晶现象,析晶现象,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形状及比例。机械性能检验进行每批抽检。也有的企业用硬度换算成屈服应力点来控制。
大多数企业有CMM等设备,对锻件进行3D检测。
7, 热外理:热处理时,温度曲线在很多厂家根据经验制定,并没有好好参考C曲线。有的甚至有的没有C曲线图。热处理后分析脱碳层及金相织组分析,如共晶现象,析晶现象,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形状及比例。

8, 缺陷的检验,对于关键零件,多数企业进行无损探伤。
9, 尺寸及机械性能。基本上所有公司CMM,硬度机,拉压试验机。
国内锻造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与外企和台企进入有很大关系。
10, 国企现阶段不应只注重设备投资,更应注重人才及技术的投资。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sky9000 (威望:0) - 相识是缘,你是英雄,不问来路,肯请赐教! 向所...

赞同来自:

楼主辛苦了,谢谢,受教了!

5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ferrcy
ferrcy

sqm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