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做MSA的GRR分析时,取样问题,怎样理解“覆盖整个公差带”

1.有的书上说“取样时覆盖要覆盖整个公差带”怎么理解,例如公差是10-50,那么取样12,17......45,49(随便写的)这样十个数据进行分析,要求都在公差范围内?
2.有的说选取公差的50%-120%,要求选取一些不合格的件?
3.以上这两种取件范围哪个正确?然后是怎么取件,让生产特意制造?还是用更高级别的量具(三坐标)挑选?我感觉无论生产特意制造还是更高级别量具挑选,实际过程中都实行都比较困难
我现在负责的产品几乎是全自动生产线装配的,装配+检测,所以人不参与检测,在验收设备时候,只考虑EV,做法是随机选取25件,在线上跑两圈,然后把测量数据导出来,输入到公司特定的表格中(至今也没看懂里面的公式,全是法文),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考虑“覆盖整个公差带这一项”,这样做合理吗?
而且全自动线,有好多的测量设备,我不可能每分析一个测量设备,就去跑两圈,所以又觉得我公司的做法合理,但是为什么合理,就不清楚了
 
在这里读到了一篇大神的帖子:
 
微信图片_20171021223654.jpg

按照他的理论,我是QA,那么我应该选取公差的50%-120%,因为我是去验收设备的,对吗?
如果是QC,线上随机抽取,“反应测量系统相对于实际过程的符合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抽样也能判断测量系统的好坏?
各位大神能不能逐项回答我的问题,小弟不胜感激!!!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yijiayige (威望:636) (江苏 苏州) 机械制造 经理 - 工作经验超过15年,熟悉绝大多数质量相关管理和技...

赞同来自: Macgrady jacd ouranos LJ淡 Jack_JHW

那是从方便理解的角度来阐述;
如果从专业属于的角度来阐述,GRR%有俩算法,一个是针对公差(P/T)的,一个是过程变差(P/TV)的,而两种都有其不同的使用环境。
某些教材里面说,两个都要合格才好,实际工作中可能性很小。
 
首先,大家都说取样要随机,但是随机取样10件会符合正态分布么?概率很小。
其次,取样计算出来的Xbar-R控制图,要求点有50%左右超出控制线(+/-3西格玛)范围,真的合理么?理论计算是合理的,实际随机取样情况是不现实的。
上面的说辞,就表明了,这个取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真的随机,需要有一定的取舍性。
 
那么,再来看看P/T和P/TV的试用环境:
1、当你做一个量具的理论分析的时候,你并没有产品的使用环境,不晓得被分析的公差带,那么只能使用P/TV;
2、当你做量具对某特定产品尺寸的适用性分析的时候,原则上是P/T和P/TV都要符合要求,但实际情况我们经常发现这么个情况:公差1mm量具分辨率0.01mm,此时取样分析发现P/TV超过30%,这个量具真的不能用么?通过P/T分析发现只有2-3%,反证出我们的实际工作误差非常微小,那么还是可以使用的。这个时候就去别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的区别。 
 
工作不要只看工具过程,要看结果的目的性,我们的工作是为结局服务的。
 

1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灼热的雨
灼热的雨

质量控制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