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六西格玛学习之一:写此文的目(经过朋友同意转载其贴,初学六西格玛的朋友可以看看)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本贴吧,不禁失望之极。
我知道网络上有很多高人。原以为这个六西格玛吧里面会有很多有技术含量的值得学习的帖子,没想到大多数都是广告,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大师们对这里不屑一顾。我想既然有这么一块地方,为什么不把它利用起来呢?如果这里能发展成一块六西格玛在技术上和行业里应用的交流的场所,那不是很好吗?基于此想法,我毛遂自荐,先给大家带个头吧。
本人在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工作9年,从最初接触六西格玛这个抽象的概念,到现在将六西格玛方法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也有7年了,对六西格玛从最开始的迷茫彷徨,到现在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感悟,我想慢慢的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交流。
以后我会用大白话的形式跟大家交流,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希望更多的人接触六西格玛、了解六西格玛,并把其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六西格玛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好,把生活活好,说的有点夸张,还是让大家慢慢的体会吧。在以后的交流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自己的看法,敬请提出来,我非常愿意跟大家交流。谢谢!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rain_zgy (威望:0) (广东 深圳) 计算机相关 经理

赞同来自: 阳光满满 你是我的全世界 ZL_tang SDEMarkChen chenwenbo8322

连载:六西格玛学习之二:什么是六西格玛(经过朋友同意转载其贴,初学六西格玛的朋友可以看看)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六西格玛,乍一听确实很抽象,如果不是看到的话,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哪几个字。六西格玛是什么?为什么不说是五西格玛或七西格玛呢?根据我多年实施六西格玛的经历,下面我按基本义、真实义和引申义来解释下,欢迎大家拍砖~~~
先解释基本义:六西格玛,可以写成Six Sigma、6Sigma或者是6σ,大家可能见过"σ"这个符号,这是希腊字母中的一个,并且是小写的写法,我们一般念西格玛,"σ"的大写方式是"∑"。在统计学中我们称西格玛为标准偏差,也可以叫标准差,如果需要用字母表示的话,在这里只能用这个字母的小写形式"σ",6σ表示6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σ"的含义主要用来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可能又有人不明白了,什么叫数据的分散程度呢?分散程度,也可以叫波动程度,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事物,强调一下,是任何事物都没有完全相同的,在足够精度的情况下,没有同样的人、没有同样的狗、没有同样的树叶、没有同样的花草、同样烧水到100度所用的时间绝对不可能一样、一个人每天上班即使走同样的路坐同样的车那所用的时间也绝不一样、企业经营每单产品的交货期不可能一样、采购同样产品的采购周期也不会一样、生产一批零件不会有任何两个的尺寸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去银行排队办理同样业务所用的时间也不会一样、下馆子吃饭点同样菜的上菜时间肯定不一样,列举了这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任何相同的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就叫分散程度或者波动程度。我们通常用标准偏差西格玛"σ"来衡量这种程度的大小。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企业经营而言,我们是希望这种波动越大?还是越小呢?很显然我们当然是希望这种波动越小越好了,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标准偏差越小越好。因为这种波动越小,我们就越容易掌控事物的发展:每天上班的时间波动小,我们就可以预计起床时间、企业生产同样的零件就更容易设定加工的参数、我们去银行办业务就容易安排后面的活动计划。归根结底第二句话就是波动越小越好,没有最好,但没有是不可能的。
下面解释下真实义: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管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金融业等等,做任何事项都会有一定的指标的要求,这个指标往往不是一个值,而是由两三个值确定的一个范围,举例来说,我们加工一个零件,其尺寸要求往往是10±0.2毫米,±0.2我们叫公差,其含义表示这个零件的尺寸范围是10+0.2毫米到10-0.2毫米,也就是说尺寸在这个范围内的零件都是合格的;再举个例子,空调售后服务上门维修的时间要求是4±0.5小时,也就是说售后服务工程师到客户家里的时间在3.5至4.5小时之间,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把这种范围叫做指标的规格。大家再想想标准偏差的含义,是不是说标准偏差越小,在同样的规格下,包含的标准偏差的倍数就越多呢?很显然结论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用标准偏差的倍数表示能力的话,标准偏差越小越好,在同样的规格下,3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就比2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要高;4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就比3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要高;6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就比5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要高,而7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就比6倍的标准偏差的能力要高。到这里,大家应该有点明白了吧:就能力而言3σ<4σ<5σ<6σ<7σ,这时肯定有人问了,那为什么不叫7σ或5σ呢?对于不同的西格玛水平,其实是可以计算出其不合格率的,一般企业的不合格率大约是3σ~4σ,以4σ而言,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6210次缺陷。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6σ的程度,可以说就几乎完美地达成了顾客的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缺陷。这一能力水平在当时(1986年)来说几乎是很难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了一套方法,其目的是设计一个目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他把这一品质管理概念就称之为6σ,寓意为向着这一几乎完美的标准努力奋斗,他这套方法就称之为六西格玛方法论。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六西格玛黑带(BB)、绿带(GB)培训,就是针对这套方法论的学习过程。当然六西格玛方法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期间被很多高人不断改进补充,现在已经完善很多了。
最后解释一下六西格玛的引申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行业的生产力水平早已超过了6σ水平,比如航空业、军工制造、精密仪器等行业,但是超过了6σ水平我们就不需要进步的吗?肯定不是这样,我们如果还是仅仅认为做6σ就是实现百万分之3.4的缺陷率,那就太狭义了,我们应该把6σ水平看成一个理想的或是完美的质量标准,也就是“零缺陷”,这才是企业发展永远追寻的目标。
后记:完美是不存在的,零缺陷也是不存在的,一个企业可以实现1天的零缺陷,不一定能够实现1个月的零缺陷,及时实现了1个月的零缺陷,不一定能实现1年的零缺陷,及时真的实现了1年的零缺陷,那3年、5年呢?所以没有完美的事物,企业经营也好、生活也罢,正因为没有完美的事物,我们的企业和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永远向着完美靠近。~~~~~

24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