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转)由六西格玛的成功看传统质量成本理论的缺陷

本文通过六西格玛管理获得成功的事实,论述了传统质量成本模型及其存在的缺
陷,探讨了对传统质量成本模型进行完善的方法。
一、传统质量成本模型概述
质量成本理论最初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A.V.Feigenbaum)于20世纪50
年代提出的,他主张把质量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与产品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厂内损失和厂外损失一起加以考虑,并用以指导质量管理的实践活动。由于这个理论的提出把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财务业绩有机地结合起来,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界的普遍重视.特别是随着美国另一位著名指令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的“矿中黄金”理论的提出,质量成本管理理论在西方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质量成本的定义: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传统质量成本理论中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传统质量成本理论认为,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在质量水平较低时,一般较低,并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大;但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若再提高,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就会急剧上升。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却正好相反,质量水平较低时,质量损失较大;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质量损失会逐渐下降;当质量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尽管大幅度增加检验费用和预防费用,但质量损失的下降速度反而会逐渐减慢.因此,必然存在着一个理想的点,当产品质量水平保持在该点时,产品的总质量成本最低,因而企业的收益最大,此点为最佳质量水平,对应的质量成本为最佳质量成本。
(l)费根堡姆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
基本原理:当产品质量水平下降时,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损失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预防费用,只要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一般就会逐渐上升;反之,就下降。鉴定费用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一般都趋于稳定状态,四项成本之和绘成质量总成本曲线.其最低点即为最佳质量成本。如图一所示。
(2)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
基本原理是: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之和的曲线,一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呈现出由高到低的下降趋势,而鉴定费用与预防费用之和的曲线,则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呈现出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上述两条线的交点,与质量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于同一垂直线上,该垂直线与制造质量水平的交点就是“最佳质量水平”,对应的质量成本为“最佳质量成本”。如图二所示。
2.传统质量成本模型的核心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质量成本理论是以它的构成部分的因果关系为基础,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即:预防、鉴定费用的发生就是为了保证产品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从而降低内、外质量损失;为了防止预防、鉴定费用的支出太多,得不偿失,允许存在一定的内外质量损失。
无论费根堡姆的质量成本模型,还是朱兰的质量成本模型,其核心的思想都是指导企业,追求最佳质量水平控制,以达到最佳质量成本。从而以最少的资金投人,消灭尽可能多的废次品损失,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六西格玛的成功实践与传统质量成本理论的冲突
按照传统质量成本理论,3西格玛为最经济的控制标准。当世界上绝大多数企业按照休哈特提出的3西格玛水平进行质量控制时,摩托罗拉、GE等一些世界级企业却果断地在企业内推动进行6西格玛管理。按照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这样做对企业来说要大幅度增加质量成本,是得不偿失的。但是这些企业的实践却证明了这样做的正确。以GE公司为例,GE公司于1995年开始导入六西格玛管理,几年以后,根据GE公司2000年度的报告:1999年GE公司的利润为ro7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巧%。其中,实施6西格玛而获得的收益达到了30亿美元。在韦尔奇的领导下,经过对六西格玛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使GE这个百年老店创造了新的辉煌!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一个企业,4西格玛水平时,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巧%一25%;5西格玛水平时,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5%一巧%;6西格玛水平时,质量成本仅占销售额的l%。
有关统计资料也表明:对于一个3西格玛水平的企业来说,提高一个西格玛水平可获得下列收益:利润率增长20%,产出能力提高12%一18%;减少劳动力12%;资本投人减少ro%一30%。
这些数据表明,传统质量成本理论存在着缺陷.
三、传统质量成本理论的缺陷
1.传统质量成本理论不能全面反映质量管理活动的绩效
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就成本论成本,以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它不能对下列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①质量成本上升,但质量收人上升更多。
②质量成本上升,但质量收人下降。
③质量成本下降,但质量收人下降更多。
④质量成本下降,但质量收人上升。
⑤质量成本不变,但质量收人上升。
⑥质量成本不变,但质量收人下降。
按照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单纯从成本控制的观点上去考虑,质量成本的上升是一个不好的迹象,应加以控制;质量成本的下降是质量管理的理想目标,应加以鼓励和巩固,从而会得出,第①种情况不好,第③种情况好。第⑥种情况可以维持的错误结论。
完整的质量资金运动应包含质量费用的投人和质量收人的产出两部分,质量成本只是质量资金运动中的一个环节,单独核算质量成本不足以用来评价质量管理的得失,质量经济效益的好坏。
2.未考虑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变化与质量损失的变化在发生时间上的错位
某一质量成本核算期发生的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在逻辑上应当与发生故障产品的设计或生产时期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相关,而某一核算期支出的预防和鉴定成本只有等到这一期生产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的减少才能从外部质量损失下降中得到收益,在通常情况下,某个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在时间上总是滞后于这个产品在设计和生产时期为防止发生故障所做的努力,因此,对于质保期较大的产品,用某一期的质量成本来构筑优化模型器,是不正确的。
比如摩托车产品,设计时间一般不低于半年,按国家规定质保期一年,若一辆摩托车在2000年设计完成,2001年生产出来并投放市场,考虑运输、库存、销售时间.则用户伸用讨程中出现的故障发生时间则到了2002年,用2000年的质量成本来构筑最佳质量模型,显然不正确。
3.传统质量成本理论未考虑市场对企业的影响
传统质量成本把企业同市场割裂开来,孤立地去看待问题,未考虑市场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l)未考虑市场对企业的反作用
传统质量理论按最佳质量成本对应的质量水平进行控制,允许有缺陷的产品进人市场。购买了有缺陷产品的客户就不会再去购买该公司的产品,而且还会把该公司产品质量不良的信息告诉其他人,随着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这种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会比以往任何时候快捷许多,从而使该不良信息的影响得到显著的放大,较大地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产品的销售,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未考虑市场竞争和质量竞争力
当企业狭隘地抱着从自身企业出发得出的最佳质量控制水平去指导质量管理时,若同行的其它竞争对手在质量控制水平上做得更好,将会被夺走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处于不利地位。
六西格质量管理之所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实施了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一方面随着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损失不断降低;另一方面,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在市场上竞争力增强,市场份额逐渐增大。产品销售量和产量不断增大,企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会降低,二方面结合起来,使企业获得较大的收益从而获得成功。
4.用合格品的百分率来表示质量水平是不合适的
质量水平的高低应是产品性能参数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若企业制定的产品技术标准能完全反映用户需求,这时用合格品百分率来表示生产该产品的能力水平尚可。若是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根本满早不了用户的要隶.即佑100%合格.但是生产的产品也只能是“合格”的废品。
5.时间上的局限
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只能说明过去实际已经支付的价值,而忽略了过去、现在没有实际支付,但在将来可能做出牺牲这一重要的成本现象。单独依据质量成本进行决策,会使企业固步自封,失去改进和创新的机会而失去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美国福特公司的行政总监卓特曼(Tlex Trot-man),曾用3.5亿美元替换2条喷漆作业线以改进质量,又用2亿美元购买新设备来缩短与最强竞争对手的差距。在谈到他的决策时,他说:“有时为了质量,必须投资或增加产品中的可变资本,即使无法证明这样做能否为你挣钱或省钱。”
6.未考虑技术进步对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的影响
在某一技术水平下,要把产品的某些质量指标达到很高的水平非常困难,但是,若采用了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则很容易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例如,若想把机械手表的走时精度控制在每天误差不超过5秒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必须在机械加工精度、装配工艺、润滑油等一系列环节采取措施,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会非常高。但是,石英电子手表却可以很轻易地达到每天误差不超过1秒,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却相对较低的目标。
7.对象上的局限
传统质量成本理论只局限于制造业,而对于其它行业不太适用。
四、对传统质量成本理论进行改进的探讨
1.企业在质量控制战略上要采用“零缺陷”战略
企业在质量控制战略上要采用“零缺陷”战略,而不能采用依据“最佳质量成本对应的最佳质量水平”进行控制的战略。“零缺陷”战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做对的事情。所谓做对的事情就是企业要依据顾客的需要制定产品标准,并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产品标准。企业应在设计、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努力,使产品在达到这个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标准上力求做到零缺陷.二是第一次就做对。就是在做任何事情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减少废品、返工、返修等损失。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把“对的事情第一次就做对”。
2.引入质量收人概念,依据质量损益进行决策
所谓质量收人是指质量得到保证或较原有水平提高后企业和社会所得到的或将能得到的更多的价值或使用价值。
把质量资金运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考虑,通过对质量成本和资金收人的配比计算质量损益。把质量损益做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凡是质量收人大于支出成本,则实施此类质量改进项目,即使质量成本增加也是正常合理的;凡是质量收人低于支出成本,则不实施此类改进项目,即使质量成本减少也是不允许的。
3.在操作方法上采用DMAIC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优化
DMAIC方法是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一套全面而系统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它包含:1.D(Define)项目定义阶段2.M (Measure)数据收集阶段3.A(Analysis)数据分析阶段4.1(Improve)项目改善阶段5.C (Control)项目控制阶段。
依据DMAIC方法,定义质量成本要改进的项目,进行测量计算,分析数据和对质量损益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对适宜的项目实施改善活动,对改善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并把改善措施予以制度化、规范化。这样,可以确保每实施一个项目都能达到提高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的目的。当找不到要改进的项目时,这时的企业处于暂时的质量成本最优状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的竞争、新技术的出现,这种最优状态就会很快变成非最优状态。此时再依据DMAIC方法进行优化。如此循环,在动态中追求和达到最佳质量成本。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y2595724 (威望:0) (上海 杨浦区) 汽车制造相关 工程师

赞同来自:

我发现在这里能学到很多实际的东西,虽然我已经取得质量中级,但是在实际中的运用还是不熟练,如果没有实践怎么可以体会得深呢?所有,我建议大家多发实际问题如何用6◎来操作,这样在不断得实践中,自然会有的所得的

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