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细节管理技术

好东西大家共享

精细工程管理技术(转)

工程之一:几种观念
一、需要改变和树立的几种观念:
1、管理其实很简单:管理=管人理事+管事理人;
2、还事物的本来面目;
3、对事不对人,对吗?
4、最大的竞敌是自己,战胜自我(骄、馁、私、陋习),最好的老师是竞争对手和挑剔的客户;
5、合格的管理者必定是合格的培训师,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称职的管理者;
6、哲学素养是一个成功企业领导者的基本条件,理念与制度的关系;
7、职工是企业的主任翁?员工素质结构图;将军与士兵的关系;人才、人材、人财;
8、制度是工具吗?制度大于总经理;
9、最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10、企业内部一刻也不能没有诚信,工作的计划性也是一种诚信;
11、四种力量是企业竞争力、发展力的源泉与组成部分;
12、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矛盾体:产量与质量;销售与生产;规模与管理能力;管理与服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员工的利益与客户能承受的成本;规范与创新;近期受益与后劲积累;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人才输出与社会资源积累;个人知名度与企业知名度;
13、培训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培训和不会培训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培训是最好的奖励,如何有效进行培训;
14、国营企业的私人行为与私营企业的国营行为;
15、客户是上帝吗?
16、策划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策划是万万不能的,最好的策划是不露痕迹的策划,最精彩的策划是把别人忽视的细节做出创意;
17、造产品、创品牌、树标准、塑文化是划分企业在市场等次的标准;
18、是否善于将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将影响企业发展效果。
19、木桶理论的补充。
20、最大的问题是发现不了问题吗?管理问题的性质和处理原则。
二、搞好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1、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
2、如何创新性设计、优化、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3、如何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率。
三、企业追求成功、保持成功的有效途径------建设精细管理工程:
1、建设精细管理工程是企业长期的任务;
2、精细管理工程是指导企业成功、持续成功的有力武器;
3、精细管理工程的内容--"六精"和"五细";
4、建设精细管理工程的程序与方法。
四、成功的企业需要持续性的有效创新:
1、每个企业都具有创新的内在需求,同时又都面临创新的外在压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或牵引力;
2、精细管理工程是一种创新的管理体系建设新方法;
3、规范性的管理是创新经营的重要基础;
4、创新经营要处理好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5、常用的创造性方法;
6、成功一定源自创新,但并非所有创新都能奏效或成功;
7、创新不是万能的,没有创新是万万不能的。
工程之二:创论精细管理工程


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精细管理工程”,是企业按照”六精五细”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六精五细”是精细管理工程的核心内容,其内涵是:
(一)六精:
1、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企业理念与企业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2、管理精髓:企业管理科学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理论也已成熟,但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为数并不多,要想成为一个成功发展的企业,企业必须拥有那些为数不多的、深谙和运用企业管理精髓的企业家和一批企业管理者,只有这样,企业管理的精髓才能够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忽然发展。
3、技术精华:企业需要有效运用、创造、输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精华(含企业精神)、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
4、质量精品: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5、营销精通:市场似江河与海洋,企业和客户的产品、原料等物流是流出和流入江河与海洋的水流,企业需要精致打造畅通于市场的渠道,精致建好畅通于客户的管道。
6、精打预算。
(二)、五细:
1、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准。
2、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确、到位。
3、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
4、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
5、细算成本。
二、提出“精细管理工程”的依据:
把企业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转、完善作为一个“精细管理工程”项目(新建或技改)来看待,是基于以下三点认识:
1、“工程”一般是泛指将人力、物质、环境、工法、资金等资源或要素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化为实体的项目,说到“工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将有一个实体存在,而且在其建成后,还有一系列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主要是从“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对其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一个合格的工程建成使用或投产后,使用中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工程的使用和运转中,有些结构实体或部位会受到磨损,因此就需要修补、维护;还有,随着技术的进步,每一个“工业性工程”都会有后续的“技改”的任务和要求,工程的技改是任何一个工程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工程从建设开始就是一个动态的项目。
2、有效的“管理”实际上也类似一个“工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它也是由人力、物料、工具、资金、环境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它也是包含“质量、成本、工期”等意识的,它也是可以通过分析它为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多大的收益而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的;同时,管理是必定具有过程性、渐进性的,也正因为具有过程性、渐进性,它必然也有动态性。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体系的设计师或创建企业管理特征的决策者来讲:除了要处在企业管理范围内看企业的管理,更重要的还应该是站在比企业管理更高的层次、境界来设计管理体系或指导企业管理特征的形成。
3、“精细管理工程”的“精细”二字,具有与企业管理主要的基本属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含义:
(1)“精细”二字是一种形容词,构成“精细管理工程”时,从作为定语的角度上讲,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
(2)“精细”也是一种动词,可作谓语,从谓语的角度上讲,“精细管理工程”表明了企业管理工程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
三、建设“精细管理工程”时须注意的问题:
1、提出“精细管理工程”是本人对一家精细化工企业的咨询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从行业、产业或企业的适用性来讲,精细管理工程的建设和适用范围比较适合精细化工产品制造企业,精密性程度高的加工制造企业。因为,从“精细管理工程”的字面以及构成内容上讲,更容易与精细化工产业、精密产品加工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结合起来理解,具有推行“精细管理工程”的行业优势。其他类的企业宜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借鉴性、改造性甚至批判性地运用。精细管理工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经典。
2、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建设“精细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是须企业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也需要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反之,如果企业在没有真正理解精细管理工程的核心思想以及在不适用的环境里引用它,可能精细管理工程的运用效果将是期望值的“根号”甚至是“负号”,而不是“更好”。
3、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的思路与方法是基本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求、手段,而且,“精细”的表现形式是“规范”;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的、发展性的要求和手段,“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精细”的境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了,而任何一个发展或成功的企业其最基本的共性经验就是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结合,从这一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4、一定要树立“精细管理工程”是企业全员智慧、力量发挥、集合的结果的观念,要树立“精细管理工程”是一个不断技改、长期发展的过程的观念,只有在“精细管理工程”的”六精五细”的内容被企业的领导和全员接受、认同的情况下,全体员工建设精细管理工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六精五细”的意识、目标、方法才能较好的得到综合性体现了,当企业综合性的体现”六精五细”时,企业必定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精细管理工程”只是个人希望以简单、容易理解的概括,把一些难用或应用不佳的企业管理理论(部分)通俗地、换一种思路表述出来的一家所见,其中一定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甚至是谬误的地方,还望各家指正。今发表出来是希望能为更多“管理工程”的提出,抛砖引玉。如果能为一些企业所感兴趣,本人将是兴奋不已,并愿前往与企业共同探讨、创造管理工程。
之三:多建“管理工程”,少套“管理模式”

少一些“管理工程”,少一些“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因有五点:
一、“工程”一般是泛指将人力、物质、环境、工法、资金等资源或要素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化为实体的项目,说到“工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将有一个实体存在,而且在其建成后,还有一系列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主要是从“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对其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一个合格的工程建成使用或投产后,使用中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工程的使用和运转中,有些结构实体或部位会受到磨损,因此就需要修补、维护;还有,随着技术的进步,每一个“工业性工程”都会有后续的“技改”的任务和要求,工程的技改是任何一个工程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工程从建设开始就是一个动态的项目。
二、有效的“管理”实际上也类似一个“工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它也是由人力、物料、工具、资金、环境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它也是包含“质量、成本、工期”等意识的,它也是可以通过分析它为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多大的收益而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的;同时,管理是必定具有过程性、渐进性的,也正因为具有过程性、渐进性,它必然也有动态性。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体系的设计师或创建企业管理特征的决策者来讲:除了要处在企业管理范围内看企业的管理,更重要的还应该是站在比企业管理更高的层次、境界来设计管理体系或指导企业管理特征的形成。
三、前一段时期,各种名目繁多的“管理模式”曾经吸引不少企业盲目跟风,但实际的效果却是企业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和作用,往日的“建模”咨询生意热闹景象也已烟花云散,以“建模”为主要内容的咨询市场也“缄默”了几分,难道是以前受训的企业都开始、正在运用这些所谓的“管理模式”了,非也,恰恰相反,“建模咨询”市场已开始萎缩,一些提供“管理模式”编制服务的管理咨询公司开始走下坡路,而且是路也越走越窄。
四、一般来讲,“管理模式”的首要特性是“模子”,然后才是建立在“模子”之中的“程式、方式”等,这种“模子”一旦建立起来,就要将很多规范性、程序性的以及许多难以通过规范性的工具和手段控制性的因素放在统一的“模子”、“程式”等的范围或环境里思考、运作。在目前信息时代社会里,企业环境内外既有规范性、程序性的一成不变的因素,同时也具有大量不可预测、变化的因素,如果把相对时期内固定的“模式”去“套管”发展中企业里的各种因素,势必的结果将会是:或者是套不上,原有的管理思路乱了,可用的方法没了,新编制的“管理模式”又发挥不了作用;或者套上了,但与企业的行业、产业特性、企业管理系统、员工观念、思想等因素不和谐、不适应,这些因素受到一定的压抑、阻碍、扭曲;一般来讲,“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松懈”情况较少见,因为提供编制“管理模式”服务的管理、咨询人员常以“全、多、深、高”的思路来进行“管理模式”的编制。
五、“管理模式”一词是相对静态的,在许多企业请建模咨询师编制的“管理模式”中,其大量的内容也是相对固定的、框框性的概念或程式,缺乏发展、创新的空间或“活口”、“接口”,据笔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国内一家特别知名的广告公司的《员工行为规范》与广州一家的摩托车制造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相比较,除了总经理的签名不同,企业的名称不同,其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连经理的致词都是一样的,这种《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在不同的企业身上套来套去,能说其模式有适应性吗?这种管理模式在相对静态的、特定环境内可能有其发挥作用的时期和存在的土壤;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企业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战略创新又是永恒的,显然这类“管理模式”是很难也不可能适应处在动态发展、时刻创新的企业里了。
基于上述对“管理”与“工程”类通性的认识,以及对“管理模式”及其编制中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一旦发现企业存在管理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请管理咨询公司来建设管理模式,而是需要想到如何在规范性和创新性实施管理方面下功夫,当自己在无能为力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方法时,或如果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和规范、完善已有的管理工程,时效太差时,这时候再应该想到寻求真正的管理专家和咨询师来指导建设,而且这类专家最好是懂得把创建、规范、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作为“管理工程”建设的、或者是能对以前的“管理工程”进行技术改造的管理专家或咨询师。
管理之四:管理顾问和企业共同建设精细管理工程的要点
一、动员会: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态度、观念问题,解决“要不要建设精细管理工程”的意识问题。
由管理顾问或咨询师和企业领导共同分工阐述企业文化和精细管理工程、管理升级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企业发展和管理升级等的关系;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大道理等方面先来武装全体员工的灵魂,打动全体员工的“心”,形成一种“灵魂深处搞管理”的良好企业氛围;只有全体员工对企业发展与管理在思想上的认识高度统一了,企业才能勇敢面对和抵御各种风险、压力,员工才能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公司的各种决定,理解的主动执行;不理解的在被动的执行中理解,但是必须执行。现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已把企业推向发展的快车道,管理不实、不细的问题将在企业里得到集中暴露和表现,企业在快车道上行驶面临着比以前更大的风险和危机,员工须增强对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精细管理工程的理论或观点比较符合富瑞德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
二、培训课:由管理顾问或咨询师传授理论知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相关知识、方法的认同感,解决“依据什么建设精细管理工程”的理论指导问题。
1、精细管理工程:由顾问或咨询师阐述“精细管理工程”的基本观点,提高和加深员工对管理上的“跑冒滴漏”等客观现象的认识,提高和加深员工对如何治理管理上的“跑冒滴漏”的问题有效工具——“精细管理工程”的认识。
2、岗位养成教学法: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更是一种习惯,习惯又代表或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升级中,岗位养成是建设企业文化——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养成统一个体习惯、形成企业管理体系、建成精细管理工程的最佳结合方式或途径,是普遍适合具有进步与发展需求的企业和员工的。也只有通过岗位养成法,才能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建设,才能达到建设精细管理工程、实现精细管理的目的。
3、精细管理工程与质量保证体系是互相关联、互为促进的关系:精细管理工程为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供基础和框架,质量保证体系是精细管理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或支撑部分,两者可以在时间上分阶段进行,但在内容上一定要协调好接口,在程序、规范、表单等流通方面建好和留好能互通的通道。
三、精细管理工程的建设步骤与周期:解决“怎么建设精细管理工程”的操作问题。
1、清理:现行组织机构的运行质量、因发展需求而优化设置机构的模拟运行效果,管理制度执行率和实施有效率,部门职能、岗位说明书的功能健全性以及使用效果,管理程序的健全性以及运行质量,管理表单的健全性以及运用质量。
2、梳理:按照精细管理工程的思路全面梳理管理体系,分系统、分专业、分层次全面梳理各项体系或项目及其组成要素。

3、整理:在统一的思路指导下,依靠企业自身进步和提高的力量,在清理、梳理的基础上建成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管用、能用、适用的精细管理工程。
4、工程建设周期:依据企业规模、管理基础、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企业所属行业、产业特点、期望精细管理的范围以及重点目标、深度而确定相应建设周期,时间短了解决不了思想、技能、协调、习惯等问题,时间长了形成不了压力和紧迫感;一般来讲:100人—200人的拥有50--70种岗位的企业,全面建设精细管理工程时在五——六个月比较合适;不同规模和岗位的企业,在周期上须结合企业实际给以相应调整。
四、须统筹处理好三种关系:
1、建设周期中实施上述“三理”时,是全方位进行和全员参与的,因此须采取培训、养成、建设、研修、运用“五位一体”的办法,形成一种统筹或网络计划式的整体、动态格局。
2、在建设精细管理工程时尤要注重处理好与当时的经营生产活动的关系,绝不能为了精细管理工程而影响管理、影响经营生产活动,搞乱原有正常的、好的秩序。
3、结合精细管理工程与质量体系建设的关系,注重两者实效、适用的接口,避免和减少两者建设中可能会存在的重复劳动和不能兼容或衔接的矛盾。
五、期望和检验收效:
收效是有阶段性的,而且是逐步累积体现的,因此一定要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收效,同时还要检验收效,为后续的精细管理工程奠定良好基础、积累经验。首期精细管理工程的收效大致为:
1、培养、提升一批人。重点培养一批关键部门或岗位的显在、潜在领导人才的领导与培训能力,培养员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与养成一部分员工“规范性+创新性”的思维习惯。

2、“规范性+创新性”地编成(实际上是建成)一本精细管理工程的载体——《企业管理》,建成企业精细管理工程实体。
3、通过建设首期精细管理工程中,在一定程度和范围里提高员工素质,并形成和实施升级的《企业管理》,在达到阶段性的管理升级目的的同时,为后续管理的持续升级奠定必备基础。
  之五:治理管理中的“跑冒滴漏”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过程,涉及到每个制度、每道环节、每道工序、每个表单,以及每个指令等,而每个制度、每道环节、每道工序、每个表单,以及每个指令等又都是由员工去实施或执行的。企业管理系统或过程中的一个部位不到位,就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企业管理质量与效果的高低。因此必须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在如何实施规范化管理了方面,笔者认为:巧借治理化工生产的“跑冒滴漏”的思想,来治理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等不规范的问题,是一种值得企业探讨和实施的切实有效的办法。
跑:化工原料、中间品或产成品等液体和气体如果从应该在的容器或管道里意外流出来了,就是“跑”,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管道和容器破裂、进出口的开关失灵。在企业管理不到位的企业里,管理也是如此,比如:有人和有事情不受管理制度的约束或控制,相当于“跑”;人为破坏制度、不执行制度也无人管的时候,不按管理制度的要求去办,不按规范的操作程序执行等事例或事件存在时,也相当于“跑”。
冒:主要是指容器里的液体冒出来了,一般的情形是容器的出口和进口的流量调节没有控制好,盛装液体时,该关的时候没有关;该放的时候没有放,液体就从容器中冒出来了。在企业管理里,是指管理制度的管理深度与程度是否适应企业的问题,企业管理制度有个随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变化而相应变化的问题,该调整时,没调整,表现的形式就是:管理制度管过头了,或者管得不够了,欠缺了;该紧一紧的管理制度时没紧,该宽松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度时没有松。
滴:在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中,管道与管道、管道与容器、管道与阀件等之间接口处,以及管道、容器、阀件等自身,如果密闭性不严密,就会出现“滴”的问题。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两个以上的前后工作期间是按程序递接的,递接之间是有控制环节的,这里就有可能出现前后工序、工作衔接不好的问题;所以抓好关键环节控制点就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抓好了责任到位和控制环节,就能避免和减少互相推诿、责任不清、奖罚不明等的不良现象。
漏:一般是指容器的密闭性不好,或者是开关处没有关好,导致液体或气体从缝隙或裂口处、伤痕处流出。相当于管理制度里,管理制度没有健全,存在管理的盲点,有些事物没人管,有些事情没人发现或觉察,有些该有的工作内容、程序、设施、事情没有制定出来,有些制定、发布的工作制度、程序、标准、规范以及工作计划没人去实施,没人去督导、检查,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落实到人,这些都意味着“漏”。
可以预料:企业的各级领导如果都能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用企业的员工容易理解或身边看的见的“跑冒滴漏”现象来类比解释,员工就很容易认识到化工生产与企业管理在“跑冒滴漏”方面的类通性、很容易理解企业管理“跑冒滴漏”现象的危害性,员工也就能较积极地实施和执行各种与自己工作行为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也就容易找到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存在的各种不规范的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了,并能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实施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基本的做法可以是:以减少和没有企业管理制度中的“跑冒滴漏”的现象为目标,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实施、检评制度实施效果等过程中,实施规范性的管理;尤其是在规范性实施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把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检查落实到位的方面,并将自检和互检相结合,把每个管理人员具有或承担互检工作的也作为其自检的任务之一。这样一来,人人都自觉查看自己所管管责任范围和关联部门、岗位是否有“企业管理的跑冒滴漏现象”,一旦发现,马上解决或调整,减少和杜绝企业管理的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每个部位环节的都是在没有增加管理成本情况下的规范性运转,必然就能保证和促进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其必要和必备的作用。
 
管理之六: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编制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以及规范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等因素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换句话讲:在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在某一段时间成功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的总合一定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在某一方面存在差距,一定是与此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其所含规范、规则等的总体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间如在同一产品、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势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及其规范、规则因素的总体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存在差距。谋求生存、希望形成与保有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创新性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保证与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规范性地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一、 企业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1、 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 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一些与此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规则=规范+程序。从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3、 规范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是需要规范性的环境或条件的:第一,编制的制度是规范的,符合企业管理科学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规则的;第二,实施规范性的制度全过程是规范的,而且是全员的整体职务行为或工作程序是规范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运作才有可能是规范的,否则将导致管理制度的实施结果呈现不规范的状态。
二、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呈现的。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的,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应是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与动态的时期,这种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是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企业应该依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和调节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导致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动态变化时的因素一般有三种情况:
1、 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范围、全员素质等是要经常发生变化的,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会引发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岗位及其员工队伍、技能的变化,继而会导致使用、执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规范、规则的主体发生变化,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必然须因执行主题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2、 产品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流程、操作流程的变化,生产流程、操作程序相关的岗位及其员工的技能必然要随之变化,与之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然须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3、 因为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的原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当原有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成为限制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的主要要素时,就有必要重塑企业机制,改进原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
三、 规范性企业管理制度的良性动态变化必须是与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创新结果。
企业管理制度的动态变化需要企业进行有效的创新,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合理、科学、把握好或利用好时机的创新是保持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性的最佳途径或唯一途径。
1、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通俗的讲: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规则+创新;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须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制度文件的设计、编制,这种设计或创新是有其相应的规则或规范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或创新是具有规则的,起码的规则就是结合企业实际,按照事物的演变过程依循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规律,依据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进行编制或创新,形成规范。
2、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来讲,应该努力使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呈良性关系,也就是: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现行的企业管理制度里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目标,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管理之七:如何组织和引导企业管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类文件


一、明确什么是好的制度,并以好的制度为准绳来组织管理制度类文件的具体编制:
好的制度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相对于企业自身过去的。好的制度能增加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的因素和抑制人的弱性、可能的负面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之间职务行为的心理障碍,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与客户的沟通,创造适应市场和客户的优质成品,不断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在充分体现和实现企业使命的同时,实现员工的社会价值。
二、编制企业管理制度时,须保持的基本认识或指导思想,处理好“十大因素”:
1、好的制度是吸引人才的制度,好的制度能把坏习惯的人养成好的习惯,之所以有人说:企业是一所学校,实质上就是说制度在改变人,在改变人的观念、习惯,形成与社会进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和习惯。
2、制度是有成本的,而且是具有极大成本的。企业在编制和实施某项不适宜的制度时,可能表面上某项制度中规定是节约了成本,殊不知因为大部分员工从内心、骨子里就不认同制度,就不会最大限度的投入工作,甚至经常因为制度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心事重重,把情绪集中在一项不认同的制度上,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成效大大减少;一个员工不是孤立的员工,他的行为也会感染他人的,尤其是一个部门要职的领导,如果他的内心没有认同企业的制度,他的言行一定是不会与制度相一致的,或者是费了成本才一致的,无形的成本就这样产生了。
3、制度不是上级管理下级的工具,制度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处的行为规范、准则,或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共同须遵守的程序。
4、制度要以企业的使命为指南,凡是有助于企业使命实现的制度或实现企业使命所必须的制度,就是好制度,企业使命是要体现客户、股东、员工、资方等各方面利益的,因此制度就必须是综合性参考客户、股东、员工的利益,制度要带有企业使命的烙印。
5、制度一定要有企业的特点,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历史,体现企业的产业特征,发扬和保持原有好的制度思想和制度,改善不合适宜的制度文件。
6、制度要体现管理科学,制度不是可有可无的,制定一项制度就必须执行一项制度,制度一定要有所为。
7、制度是一个体系,各项制度之间不能在指导思想上或编制思想上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8、制度不能朝令夕改,制度需要有一定稳定性,制度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进程,适当超前但不能过度超前,对于管理某项具体的事物或人和过程来讲,制度有标准高低之分,没有先进之分,先进的制度是实现企业使命的推动力最大的制度。
9、制度不可能100%堵住企业所有的漏洞,制度不能100%改变人的所有弱性的一面,制度与企业文化需要时刻和谐的处理好;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换个角度讲,制度的实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基础或支柱,离开了企业文化指导的制度或与企业文化不相符合的制度,此制度必然是空中楼阁,必将是短命的制度,或者是效果不好、不具备一定执行率的制度,或者是制度的实施成本很高,反过来,不适宜的制度会有损于企业文化建设的。
10、企业间的竞争是会体现在制度的竞争的,企业是社会性的企业,企业的制度要适应和满足国家法律的同时,要注意从竞争性的角度设计和体现自己的竞争性风格。
三、将岗位养成与培训、提升相结合。通过安排和组织各关联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编写制度、修改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编写制度的能力,并将制度文件的培训和实施与具体工作相结合,从而,对管理人员素质和部门改进职能管理方面,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管理之八:管理制度类文件的规范性冠名不可忽视


企业的发展是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工作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规范化、有效性则属于根本的根本。在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建设工作中,管理制度类文件称谓的规范化也已成为许多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现在在管理制度类文件的称谓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企业对某一个特定企业管理制度类文件的称谓是可能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企业也对企业管理制度类文件的称谓也是不同的;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类文件的称谓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区别。笔者结合多年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咨询的实践试对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把这一企业关心而又没有比较准确的答案的问题早日解决好。
现在在企业里,被大家习惯成为规章制度类或企业管理制度类的文件主要有“××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条例”等五种,如何界定它们的区别呢?笔者是这样理解的:“××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条例”等都是企业管理制度类文件,但这五种企业管理制度类文件又是分别因为各自的功能作用、影响范围、制定实施的程序等而有不同含义的;具体地讲是:
一、 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是企业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根本性(不可缺少的、影响全局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全体成员皆须遵循的和企业的专业性职能管理系统工作的职能、管理原则、工作流程、方法等所做出的原则性的要求;是企业与国家、行业性法规相结合的、企业内部可以自成一体的(如档案、保密、防火)专业性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必备组成部分。管理制度由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职能部门经理制订,总经理审核,董事会批准、实施。
二、 管理规定:对某一个专项的涉及到全公司人员的事情(不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必备组成要素)或某一个专业系统内的职能性工作所作出的具体要求,或职能部门对其所管辖的、企业全体人员皆会涉及到的环境、资产、工作等所作出的具体要求;如严禁吸烟的规定。管理规定由部门经理制订,总经理审定、批准实施。
三、 管理办法:对于一项非企业全体人员皆会介入的、具体工作的控制环节、操作步骤或对于企业一个具体的项目、事物的管理所作出的要求。管理办法可以是管理制度、规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从管理制度、规定中分离、延伸出来的独成一项规范性文件,如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管理要求,“宿舍管理规定”中可有的“钥匙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由部门经理制订,总经理审定、批准实施。
四、 实施细则:对于企业管理系统内某一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实施细则由相应的管理制度制订部门经理组织人员制定。
五、 工作条例:对于企业内部局部性的、或阶段性的、不属于一个系统的相关方面的工作所作出的系列化规定。条例一般由总经理安排或指定相关部门经理、人员参与、联合制定,总经理批准实施。
 
给管理咨询公司开一剂良方


需求咨询的企业——请擦亮眼睛,找准好伙伴;
咨询服务的公司——请掀起盖头,亮出真工夫。
时下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大量涌现,各种培训、论坛等层出不穷,一些企业也纷纷请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为其提供顾问、咨询、培训等服务,管理咨询、培训业务呈急剧上升势头,这是我国企业管理界一种难得的进步表现;但是,目前不能正确看待或评价,甚至贬低、否定管理咨询、培训机构功能和作用的议论也多了起来,有关管理咨询公司的讽刺笑话也日渐增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咨询市场,笔者认为是:很热闹,尚不繁荣。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国入世了、企业借助外“脑”或社会资源的力量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需求大,成立咨询、培训公司的条件又简单,适合各种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诞生和生长,如从外围的远处来看我国目前的管理咨询、培训市场,是一派生机的“热闹”景象,如果近观,则是杂“草”丛生、良莠不齐。“热闹”并不代表“繁荣”,“热闹”只是进步的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更需要的是“繁荣”的管理咨询市场,应该是万“花”齐放,硕果累累的管理咨询、培训市场。
在目前的热闹阶段,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和可能成为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客户——企业都需要共同努力,有效缩短咨询市场的“热闹”阶段,防止“热闹”的负面效应把难得的生机勃勃的管理咨询、培训市场引向“泡沫”的境地,尽快步入“繁荣”的阶段。
一、需要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提供咨询、培训服务的企业需要擦亮眼睛,找准好伙伴,因为我国目前的管理咨询、培训市场存在以下不可小视的“两低两高”等突出问题。
(一)、两低
1、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素质普遍较低:
相对于企业的需求来讲,不否认国内有些素质较高的管理咨询公司,但是成立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门槛低”,导致一部分管理咨询公司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几个人凑上几万元、十几万元,租一个房子就能成立管理咨询公司或工作室,“门槛”很低。其实对管理咨询公司来讲,应该是“门槛”很高的才行,因为它要比企业的管理要求更高,它是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如果其咨询人员的素质还不如企业的人员素质好,谈何向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管理咨询公司的“门槛”低,还导致其经营管理水平很低,有的管理咨询公司为别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自己的人才却找不到、留不住;一部分所谓的“学者”、“专家”纸上谈兵还行,实际操作水平远低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是因为学者专家的活动空间大于企业的人员,学习、表现、提高的机会大大高于企业的人员而已。
2、管理咨询或培训的服务质量低:
因为没有很好的人员和适宜的经营管理,基础不牢靠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其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的质量较低,管理咨询和培训中介是两回事,很多培训公司没有自己的讲师队伍,大都是聘请一些学者、专家作为某些课程的讲师,真正有时间的学者、专家应该是深入企业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学者、专家漫天飞,这里讲完课,拿完钱,又飞到那里去讲,理论上头头是道,但一到实际中去就用不上,时下到处讲课的一些学者或专家真要到了企业,也会犯下自己讲课中的反面的例子。另外,有一些管理咨询、培训公司作完一次咨询、培训后,没有跟进、维护,只是“一锤子”买卖,咨询、培训的质量没有检验意识、手段,质量自然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实际上,咨询、培训的效果不是即时就能显现的,因为管理本来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来证明,而且咨询的成果也许很好,但是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运用而是“晕”用,好的管理咨询成果也难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两高:
1、收费高:
目前企业管理咨询和讲师的收费都是管理咨询公司自己确定的标准,其合理性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又没有行规,只是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与客户协商而定。在培训方面,只要稍有名气的学者、专家,动辄收费1万元/天,少的也是3000元/天,有的学者就说过“如果讲公开课,收费可以少一点,4000——7000元/天,因为学者和管理咨询、培训公司是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果是到企业讲内训课,收费要高一些,5000元——15000元/天,因为到企业讲课就是一锤子买卖(能蒙一回赚一回)”。在管理咨询收费方面,也没有标准,完全市场化,在这种市场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存在一种管理咨询公司以主动送“黑钱”的营销行为以及设“黑洞”的行为,因为管理咨询的价格是极富有弹性的,几万元可以,几十万元也可以,成百上千万元也是它,如果起不到作用,他会讲他是提供方案的,你没有运用好,与他没有关系,他是拿完钱就走人,不管企业客户今后的死活;加上管理咨询的价码确定,没有制衡手段;借培训、咨询而贪污的人大有其在,回扣极为严重,某市地方管理协会的会长为协会的会员企业代买某著名的《XX经验》光盘,给他是65折的进价,实际结算价是按50折,该会长从中拿回扣15折,应该讲协会是为企业服务的,不应该为企业增添成本负担,可是表面上是在办好事,其实里面有个人利益的驱使,管理咨询公司只要能买出《XX经验》取得经济效益,合法不合法它也就不管了,只要挣到钱就行。有的企业为了建立所谓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一些领导集体或主要联系人索要回扣,有的咨询公司也以回扣手段搞促销,这些说起来可算得上是我国管理咨询界、企业界悲哀的事情,这是真的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管理咨询或培训吗?
2、宣传、炒作技能高:
在如何把自己咨询、培训的产品、甚至专家推向市场、赢得客户的信任方面,一些管理咨询公司的自身宣传、炒作的技能倒真是有一套,如:
(1) 一些并不具备真正能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能力的咨询公司,经常举办一些“名气大”、带有“诱饵式”的公开课,或者是与一些媒体签定协议,给媒体多少钱,在媒体上按一定时间和数量发表他们自己的写文章,以体现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先进性,极大地诱发需要提升管理能力的企业对其模式或学说、方法的迷信,企业一旦上钩、签约,管理咨询公司会派一些工作人员拿着管理模式类的文件往企业去套,套完后交给企业一大摞文件,收完费,具体能否应用和运用效果,这类管理咨询公司就不管了。公开课的讲课极富煽动性,让人听上去感觉甚好,似乎让人找到了管理的“真谛”和“感觉”,到了实际设计和运行管理模式的文件时,效果就与听课时的感觉相差甚远了,企业好比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很多企业最后只好把这类管理咨询公司设计的一大摞文件束之高阁,最后又回到原来自己的管理方法上去。一些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善于揣摩企业的心理,设计或找一些能引起企业兴趣的“卖点”,如“什么先进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什么专家授课”等时髦的课题,但是实际的培训内容和效果并不是企业所想象的能得到的收获。
(2) 借客户的名气、扬自己的名气,赢得新客户的信任。一些咨询公司在其业绩里列上很多知名的客户名单,如果留意一下,在很多咨询公司里的客户名单里,会同时出现一些知名企业的名字,借知名企业为幌子来诱导新的客户形成,实际上,这些知名的企业是否接受或接受服务的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3) 自命清高。看看我国许多管理咨询公司为自己设计的简介,很多的管理咨询公司把自己的使命定位为要做中国的“麦肯锡”,麦肯锡能发展到今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有雄心就能成就其在世界的领袖地位的(尽管在实达项目上受了挫折,但是不能否定麦肯锡在世界管理咨询的领袖地位),需要受制于很多因素的促成,而我们一些管理咨询公司的CEO连“诚信待人”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那能成为中国的“麦肯锡”吗?
二、繁荣的管理咨询、培训市场需要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练就和使出真工夫,诚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命运共同体式的服务。
(一)珍惜千载难逢的环境和条件,珍惜世界最大的、潜在管理咨询、培训市场。我国的“入世”把我国众多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紧迫性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而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的空间又尤其巨大,企业急需找到提升自己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和发展能力的顾问、咨询合作伙伴及其指导形成的科学、合理、适效的管理方法,国外的管理咨询、培训机构在有限的时间里尚未占据国内巨大的管理咨询市场,所以,多种因素促成的天时、地利、人和等环境、条件以及潜在巨大的咨询市场是千载难逢的。
(二)明确树立和珍惜自己肩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导向性作用的神圣使命,树立真正为企业提供管理提升的服务的思想。有一部分管理咨询公司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某些人曾经在某些管理咨询公司里截取了客户资源和咨询机会信息,便另起炉灶成立新的管理咨询公司,从而想通过咨询、培训从企业那里挣到钱;如果只是把为了挣钱作为自己使命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最好还是转变观念,否则会贻害客户,贻害管理咨询市场,弄不好就像有农药残留物的蔬菜,表面上是丰收了,其实残留下的有毒物是用不可估量的潜在损失和代价来换取的;其实,时间长了,使命等观念不当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也是不可能长久的,迟早要被逐渐成熟的管理咨询市场、企业所淘汰。
(三)定位练就自己的咨询、培训专长领域或强项、核心竞争力,研发能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工具和方法,施展出自有的或自己能控制的真正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看家本领和不同于别人的咨询招术;一定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为就为,不能为时(一是没有某方面的咨询能力,二是可能具有某方面的管理咨询能力,但是人力有限),切勿以不诚信的行为而为之。
(四)树立与企业建立长期发展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管理咨询公司的收费和效益应该是建立在企业客户通过接受管理咨询公司的服务而提升了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的,把项目收费、企业经济效益的来源定位在企业利益增长方面。这就要练就自身的硬功夫,杜绝“一锤子”买卖的思想,否则“一锤子”的思想砸坏的将是企业客户和稚嫩的管理咨询市场。
(五)树立竞合思想,实施有效的竞合战略。一方面,在某些具体的管理咨询项目上,多个管理咨询公司之间在竞争项目的时候,可能是竞争关系,也可能是合作联盟竞争的关系,同时在获取后的项目上,在条件限制或许可的情况下,甲管理咨询公司也可能或有必要联合是竞争关系的乙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完成这些具体的管理咨询项目;另一方面,一定要培养和建立一支真正能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专家顾问队伍,减少和避免同虚有其名的“专家”的合作,因为虚有其名的专家为企业提供不实际和不实效的“服务”,最后为导致管理咨询公司自身的竞争力、发展能力的空虚。
(六)避免同职业道德不好、具有欺骗德行的人员合作,对于那些曾经欺骗合作伙伴、欺骗客户或或者偷窃其他管理咨询公司客户资源的咨询、业务人员,切不可重用,今天他截取了别的公司的客户资源信息,偷窃了别的公司的管理咨询技术方法,明天他会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出卖你的几率比较大,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出手”(窃取)或“出脚”(离开你),而且这种德行不好的人的存在或重用,是有损真正做管理咨询事业的公司形象的。
(七)管理好自己的公司是最好的管理咨询、培训能力的证明。不能管理好自己公司的管理咨询公司一定不能为其他企业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因为管理咨询公司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时,最先的环节是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再对企业客户设计、提出方案,而自身的企业就在眼前,如果都无法找到治理好的方法,能说其具有良好的调研和设计、咨询能力吗?逐渐成熟的企业客户对这类管理咨询公司一定也会“敬”而远之的。
(八)从我做起,共同来促进管理咨询行规的形成,在国家还没有行业管理机构的时候,唯一的方法是要靠众多的管理咨询公司自己的诚信行为来建设,在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的诚信行为受到企业的认同时,行规就会自然形成并发挥威力,促进讲诚信、具潜力、有实力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成长和发展。
三、管理咨询工作者帮助企业客户擦亮眼睛、成熟起来,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繁荣、成熟的管理咨询、培训市场一定是由大多数成熟的企业客户、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大量的成功案例铸成的。在铸造繁荣、成熟管理咨询、培训市场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的企业或可能成为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客户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或客户成熟的越快、越会善用管理咨询、培训公司,越有利于管理咨询、培训市场的繁荣发展。企业客户在选择管理咨询公司和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方面的成熟,也是逐步形成的,而且管理咨询公司也在企业客户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作用,指导和帮助这些企业或客户成熟,实际上也就是督导、促进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进步。也正是基于此,笔者才作为管理咨询工作者,习就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在选择管理咨询、培训合作伙伴方面,作为成熟的企业或希望变得成熟的企业来讲,首先是要先擦亮你的眼睛,当你的眼睛因你不知觉的“灰尘”或被一些学者、专家名人“光环”罩住时,请擦掉“灰尘”或“换个角度”看准了;当你是近视眼时,请一定要带上“眼镜”看清它,只有在全面清晰地了解了管理咨询公司的背景、强项、专长领域、项目咨询人员的水平、潜力、创新精神和能力、服务意识等情况时,才能签约合作。
一、 管理咨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的成长背景如何,通过了解其成长背景可以大致推测出其成立管理咨询公司的动机和企业是否具有适宜或帮助本企业发展的使命。
二、 管理咨询公司里有多大比例的成功管理咨询项目案例,接受过他的管理咨询服务的企业现在管理和发展状况怎样;管理咨询公司的业绩在目前咨询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管理咨询公司做过的管理咨询项目以及业绩的表现不在多,而在精。
三、 管理咨询师的能力和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否和本企业的现实和将来的发展需求能对应上;作为管理咨询公司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讲,面对的是多种企业及其多种需求,没有足够创新技能的咨询人员是做不好管理咨询。
四、过去的业绩只能说明过去,管理咨询公司里有过较大比例成功案例的、真正受企业欢迎的管理咨询人员是否还在该公司,如果这些骨干类、真才实学的离开了管理咨询公司,又没有适应的人员替补上时,如果想和该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一定要和该管理咨询公司的那些骨干人员沟通,如果该管理咨询公司不愿提供其联系方法或没有了联系,那就值得“三思”了。
五、规模或名气大的咨询公司(包括洋咨询公司)固然具备一定竞争实力,但可能会因为业务多,关键和主要的咨询人员放不到你的项目上来,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工作室尽管规模小,但是其如果思路、创新精神、投入精力、方法、意识等具有适应本企业需求的优势,当属可取的优选合作伙伴。最好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是其合作态度和咨询方法、工具最适宜、并促进企业客户发展的。
六、管理咨询公司报价方案中收费的方法是否具有与企业客户结成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咨询的收费是否在企业的收益中获取比报价的高低更重要。
七、窥一叶,知全貌。如果某管理咨询公司的主要人员和较大比例的人员具有欺骗、剽窃、窃取等不道德劣迹,该公司的经营理念一定是不健康的,你最好离他远远一点,因为说不定他会在同你合作时,将你的经营情报、技术秘密等窃取而谋非法之利。
在管理咨询、培训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当需要管理咨询服务的企业客户眼睛明亮的时候,当管理咨询、培训公司都掀起盖头、亮出真工夫的时候,就是我国管理咨询、培训市场健康、成熟的时候,这段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时间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由不成熟到成熟、高度发达的进程和代价,是靠与管理咨询、培训市场等息息相关的各方因素或力量整合而成的,尽管必要的进程和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但还是希望其进程短一点、代价少一点。
管理之十:优化设计或调整组织机构的指导思想或出发点


一、以组织机构的稳定性过渡或稳定性存在为前提:稳定现时的经营生产管理活动;设置的组织机构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能将旧的机构平稳引到、过渡到新的机构;人员的岗位调整能顺利平稳过渡到新的部门和岗位;不适应的原有岗位人员能平稳的离职,不会因为个别人员的离职而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不会因为个别人的离职带走人员,导致员工对企业产生没有信心的思想变化。稳定性是否具备取决于部门优化调整时设立是否做到了“三适”:
适应:是否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企业的规模、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否产生了内在的调整需求,一般的表现标志是:尽管企业规模产扩大、人员增加,但企业效率提升速度不匹配,企业内部不协调、推诿的事情经常发生,内部协调工作经常需要上级领导来协调。原有部门、岗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的需求,部门经理、岗位人员明显感到工作不知为何为、不知为谁为、视而不见麻木无为、消极或积极乱为。
适时:企业是否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取得更好效果的时间;是否在恰当的时机里进行调整或优化;是否在适当的提前量(相对于企业管理水准、人员心态、人员素质等)下进行;是否会因为机构调整长时间打乱企业的原由正常经营生产秩序;是否能有助于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踏上新的起跑线;是否能促进快速提升经营业绩、管理水准;是否具有“退半步,进一步或进两步”的效果,等等。
适才:是否有合适的人员或机构来优化调整;是否能广泛发现能为公司所用的人才;是否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是否发掘现有人才的潜力;是否能引进企业急需的人才,等等,总之,是否能最大限度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
二、分工清晰、有利考核与协调:
在现有基础上改进不协调的组织关系,预防和避免今后可能存在的摩擦关系,优化的表现结果应该是部门职能清晰、权责到位,能够进行评价和考核,部门间的管理联系、工作程序协调,公司的管理制度能有效实施。
三、部门、岗位的设置与培养人才、提供良好发展空间相结合:
优化调整部门和岗位时,既要不考虑现有人员,又要综合考虑人员;不能为了照顾人情关系,设立人情部门或岗位;同时,又要综合考虑现有人员的品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潜力等,在对品行保证,具有风险小的培养价值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将部门和岗位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企业是个人的发展平台”的观念通过具体的员工在部门或岗位的就职得到体现。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叶落无声2008 (威望:5) (广东 深圳) 机械制造 经理 - 品质管理,体系管理及公司运营管理经验丰富.

赞同来自:

前段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精细管理工程技术》觉得还不错,请大家多多指教。

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叶落无声2008
叶落无声2008

品质管理,体系管理及公司运营管理经验丰富.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