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SQE实战讲解-1 迷雾背后的真相 原创

本帖最后由 wdusst 于 2012-10-5 11:45 编辑

一切诸果 皆从因起,一切诸报 皆从业起 《华严经》

设:甲为一级供应商
乙为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商
A 为该产品代号
**为本人
求证:思路是王牌
解:

9月25号,产品A来料检验压变不合格,1万件退货。因生产需要,甲承诺26号再次校样。A项目初期,甲和我公司压变设备做过对标,甲的设备测量值比我司大0.04。但是这次甲的测量结果合格,而我们的测量结果比甲大出很多,甚至达到10倍(供应商报告中测量值0.03~0.07,而我司抽样一个产品竟达到了0.3)。这是一个明显的疑点,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这个失误直接将问题引入迷雾之中,并几乎使得此案成为悬案。正应了那句: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9月26号,供应商年度审核,我去了另外一家供应商。供应商会傻到自己检测不合格还把货发过来嘛?当然不会。所以发生的事情是:甲检测A产品压变合格,到我们进料检验处抽样实验,又有1件不合格!昨天不重视此事,傻了吧,遭报应了吧!检验员以中大奖的概率再次从1万个零件中抽出了不合格品?这两次是巧合还是必然?
9月27号,我还在写出差报告,物流工程师小郁火急火燎的赶到老大办公室汇报问题。不出2分钟,老大喊我进去:**,:“知道A又退货了吗?”我立即一个激灵,心想,幸好有准备啊:“知道,又是压变不合格”,然后向老大说明了一下我了解的情况。很明显老大不喜欢听这些:“知不知道影响客户交付了?”我暗感不妙,当然不能说不知道,所以回答很干脆:“知道”。老大一脸严肃:“知道还在这儿坐着!小郁,你盯着SQE”。我知道,这事儿我是扛定了。脑袋高速转了几圈,捡要紧的问题点向老大解释了一下,以及两次双方实验结果都有巨大差异,始料不及,又说明昨天的年审早就有计划了,平息老大怒气。回到办公桌,立即发起会议邀请,半个小时候与PM、QE、实验室主管、PCL 一起开会讨论。会议主题2个,第一个主题是由PCL说明问题的紧急性,我们有多少时间处理问题;第二个主题围绕问题的间接原因(虽然不是根本原因,但我坚持认为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为什么双方测试差异会如此巨大,只有找到这个原因,才能保证下次的交付能够正常收货。当然,这个主题也是我和老大汇报时,就明确了必须要解决的事,也正是这个思路,把我引向正确的方向,拨开重重迷雾,走向金光闪闪的真相。
会议中,我们对比了双方实验数据,差异非常大。这时我提出2个假设,其一是我们的实验设备不稳定,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这3天的实验数据应该还出现其它异常。但是实验室数百份记录表明,只有A产品的数值对它将带来的严重后果毫不知情,幸灾乐祸的炫耀着自己的大,而其它产品数据依旧相当低调,平淡的应对着紧张的会议。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第二个假设就是就是混料了,甲的原材料由乙供应,由于复杂的原因(这里就不介绍了),正在进行试验,将材料由20#钢更换成10#钢。但是10#在试验阶段,本身采购量就非常少,如果混在正常产品中,两次都被实验室抽到的概率非常小,真的可以找实验员代买彩票了。(注意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再次抽样试验,我在这里一并把这个疑问回答掉:再次抽样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再次抽样就算合格,即使生产紧急,也不能接收;而再次试验不合格,也对退货判断没有影响,最多对判断压变不合格比例有些意义。压变试验属于破坏试验,不可能通过全检来验证产品)补充一点,会议中同时给供应商甲打了电话,对比了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令人沮丧的是,试验设备和方法上都没有问题。问题陷入了死局,压变不合格的原因不知道,甲茫然无措,说不出个所以然,而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到一天,如果明天不能恢复生产,销售部就必须厚起脸皮迎接客户的怒吼,甚至我们可以立即回家洗洗睡了等着后面因为客户停线索赔而失业。
万幸的是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当然是我主动提出的,提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坚持要找到试验数据差异的原因,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纠结着去分析另外一个看着合理的根本原因——压变为什么不合格,那么我们将失去找到真相的机会,陷入重重迷雾(不要急着辩驳,看到后面就知道结果了)。我带着2个失效件,2个试验合格件,到供应商甲的材料供应商乙,去测试材料成分。同时与会者都倾向于原材料厂混料了。10#本就偏软,如果混到20#中进行正火处理,不就更软了嘛?这个猜测合情合理,甚至我就期望着出现这种结果,然后措施就简单啦,可疑原材料立即隔离,供应商乙立即生产20#材料供给甲,甲今晚加班加点做成产品明天一早供过来。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上天不希望这件事这么容易就解决。。。(靠,玩我啊。。。)
12点到虹桥火车站,一着急还买错票了,汗!等我到达常州的供应商乙处,已经下午3点了。与X总、甲的SQEY工简单开个会,布置好试验和要检查的工艺记录开始干活。量产开始期间乙一共给甲供应了三批原材料,这3批的工艺与OTS状态略有不同,记得前面提过原材料要变吧,是因为20#材料多次因扩孔试验开裂被甲退货,乙决定调整正火转速,使材料再软一点。乙一再保证,通知了甲,这样调整对产品影响不大,因为交付的第一批材料送到甲,压变试验是合格的,所以后续才维持了这个转速(老江湖,一下子就和甲变成穿在一根绳的蚂蚱了)。验证假设,进行C含量分析。取样、标记、称量标样、样品称重、碳硫分析仪校准、测量,一套跑下来,1个小时就如流水般逝去。测量结果,4个样品都是20#,失效件与合格件碳含量无明显差异!见了鬼了,没有混料。立即在乙会议室,与X总,甲的SQE Y工、技术经理Z工、质量经理M工一起开电话会议。我当即表态,X总,这不是坑人哪么,如果你混10#,这事儿多好解决,查找采购量、现存数量,与混料数量核对,隔离;再重新生产20#产品,一切就结啦。现在好,原因没找到,难道怀疑热处理过程不均匀?这还怎么查,措施怎么出啊?以上纯属骗人,我只能这么想,开会说话还是要冠冕堂皇些滴呀~ X总可谓老江湖,大家好好体味老板的话啊: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办法的,硬度与强度、压变是有一定线性关系的,让乙通过测量硬度来筛选出合格的零件交货,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要说为啥人家能当老板,那是因为人家有大智慧啊,会议中一切让大家沮丧的问题都不谈,找不到原因,不怕,能解决问题不就行了吗?千万别找原因,万一查到我头上咋办?X总的中心思想就是:甲来干活。甲的态度更明了:该零件无法打布氏硬度。这种僵局中,把责任完全推给供应商,由供应商自行处理是完全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深知这点。
时间紧迫,事情毫无进展,考验智慧的时候到了!然而在这种绝境中,我没有经验来充当智慧的根基,我唯一拥有的,就是解决问题的决心。我们实验员能抽到异常零件,甲就不能嘛?这时候第一批1万件已经退回甲,我立即要求质量经理M 随即抽15件进行测量(标准要求3件,已经扩大了抽样)。我相信怎么都能抽到不良吧,至少能先证明实验上是否有差异,打开一个分析的突破口。然而最终,这个突破口还是没能打开,18点的时候,M回电话说实验合格!没天理啊,我还不信这个邪,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儿?
简单与X总和 Y工吃个晚饭,开车赶往苏州的供应商甲,我自己抽样!正是这一个决定,使得问题的分析峰回路转,走上正确的轨道!迷雾即将散去,真相的光芒即将射出迷雾,指引出正确的方向!到达苏州甲已经是晚上19点多,技术经理Z和质量经理M和试验员都在等我。我非常疑惑,为啥甲的试验就是合格的呢?我到隔离库,发现1万件产品共4箱,于是每箱5个,编号到实验室试验。第一件产品,试验结果0.3!我心情那个激动啊,大有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狂喊“尤里卡”兴奋劲儿。终于打开了突破口,试验设备是没有差异的!进而又发现前10个产品都是合格的,后10个产品都不合格!这一个发现连M和Z都惊的目瞪口呆,因为他们是非常相信自己的实验室的,而之前的结果全是合格!所以他们一致认为我们的试验设备或者方法有问题。这一发现,就像一道厚重的大门突然被推开。。。
紧接着,查甲的生产记录,第一批原材料500多公斤,生产零件7000件。第二批原材料1吨,生产零件13000件。也就是说第一批发货的零件混有两批原材料,而混料的,正好是两箱!另一个有趣的事件也随之被挖掘出来,我安排M经理随机抽15件,M经理忙,安排工程师去做,工程师忙,让检验员去抽样,检验员和仓库人员关系好,让仓库带过来,库管顺手在一个箱子里拿了15个。。。就这样,甲成功的创造了一种新的随机抽样模式——随机叫个人去抽。。。
真相大白了之后,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1.增加一次实验,验证是否2箱合格,两箱不合格
2.对乙的第三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第二批材料的产品基本没戏了,而且退货件除了混料的部分,还在我司)
实验结果验证了前面的分析,甲混料了。第一批和第三批原材料ok,第二批不合格然后花了将近1个小时写会议纪要,当然是我坐着,供应商写。既要的第一条是给问题下定论:双方实验设备、实验方法无差异。乙调整工艺造成生产不稳定,甲混料,抽样不合理导致缺陷品流出。第二条说明能够紧急发货的数量和紧急的生产安排计划。第三条是措施,包括要求乙恢复正火工艺;甲临时每批都要抽样多少数量等。
晚上22点,收工。证毕。

事情很简单,不是么?然而这个问题不简单,每次我回味这个过程,都感觉无论哪个环节,一旦我放弃了,就会失去看到真相的机会。因为错误的结论会误导人,会形成迷雾把真相层层包裹住(就像M经理和Z经理,他们深信产品是合格的,又用一系列的抽样结果,误导了我们,然而他们也是受害者)。总会有一些质量问题,受到一系列巧合的错误信息的掩盖,成为难解之谜,解开之后回头来看,又会发现非常简单。探索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回味的过程同样有趣。衷心希望我的经历能在双节期间给大家带来启发,祝大家节日快乐!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yu419 (威望:2) (江苏 无锡) 其它行业 工程师 - QC手法,PDCA

赞同来自:

这么长,扫了一眼都不想往下继续看了,尤其是不喜欢看小说的人

9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wdusst
wdusst

睡懒觉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