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歪说ISO9000

前言
从第一次接触ISO9000到现在,算来已经十年有余了。
这十年多来,我曾在几家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就职,断断续续接触了不少ISO9000的理论与实践(只有一段时间做管代,其他的时间是技术工作、质量工作)。
十年过去了,有许多关于ISO9000的话,留在心里。所以就在这里写了下来。
这里的一些话很是偏激,有些根本就是“歪理邪说”(也许不是)。本来想给这篇文章起个题目叫“ISO9000误读”,但是 这话容易引起误解(“误读”的主语是谁?)。还是说自己吧,不是别人的“误读”,而是我的“歪说”吧!
因为要说的话很多,所以文章比较长,但却没有条理,可以说是写“日记”,就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我写这个东西,不需要考虑别人看了以后的感受,也不需要刻意让别人去接受我的看法,所以我是“想说就说,我说了”(仿石光荣语),这就够了。

注:文中引用的标准,如未注明,均为以下版本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GB/T19011-2003/ISO19011:2002
GB/T28001-2001
ISO/TR 10013:2001 GB/T19023-2003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CZZQB (威望:1) (辽宁 大连)

赞同来自: maison 6xige 龙天 zmhxiang iso飞龙在天

2.6 内部审核
在ISO9001的94版中,标准提出了20个“要素”。这是一个“平铺”式的写法。仔细分析这些要素,再和我们过去习惯上的管理活动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其实9000标准的很多要求,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已经大体具备,或者说有类似的术语与之对应。但是和其他的标准管理“要素”不同,在我们过去的管理活动中,一般没有哪个企业做过类似内部审核的活动,这是一个“新”的“要素”。
按照一般的要求,内部审核要按一定的频次对标准的全条款进行全面的审核。所谓“全条款”,包括了对整个管理体系的策划和运行情况,也就是说既包括对企业中的执行标准条款所涉及各个部门的审核,也包括了对策划和控制体系运行的最高管理者的审核。
企业的管理体系是谁建立、实施和保持的?最高管理者;具体负责此事的是谁?是管理者代表(见ISO9001标准5.5.2)。
谁来进行审核?企业(组织)内的有资格的人员(GB/T19011《审核指南》)。由于管理者代表的地位和资质,一般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都是由管理者代表担任组长进行审核。
从最高管理者中间指派一名代表,担任管代(见前面的《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一节),现在又由管代出面,率领一帮人审核自己的工作(其中主要是管理者代表的工作)……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自己审核自己。
而这是不合理的,也是标准不允许的(GB/T19001的8.2.2条以及GB/T19011第3.1条)
应该怎样来理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规定“管代”不得参加审核组?显然语出无据;规定“管代不得审核与自己有关的工作”?体系中有哪些工作又是与管代无关的?!再说,对于很多企业,没有管代的参加,审核就进行不下去。


2.7 管理评审
ISO9001标准第5.6条详细说明了管理评审的目的、要求的输入和输出。对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款所要求的,在我们过去的企业中有一项活动可与之对应,这就是经理办公会。
经理办公会,是企业经理和副经理以及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一种会议,主要讨论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建设等方面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引领企业的发展。
哪些是企业关心的问题?哪些是经理关心的问题?从质量管理这个角度说,无非就是9000标准5.6.2条“评审输入”列出的那些:
用户意见(“b顾客反馈”);生产任务完成和质量状况以及我们质量管理的现状(“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已经出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对策是什么(“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此前经理会议决议的落实情况(“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影响我们管理工作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对照标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经理办公会只是少了第一条:“a审核结果”。因为前面说过,我们过去的管理工作里面,没有“内部审核”的要素,也没有“外部审核”,当然经理办公会就不会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很显然,我们应该想到:如果把“管理评审”和我们已经存在多少年的“经理办公会”融合起来,把对“内外部审核”的要求加上,二者是不是就完全可以接轨了?
当然,经理办公会还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评审”。比如它的输入、输出都不像9000标准要求的那么正规,达不到标准的要求,没有评审的结论,也缺少了一些要素等等。而这,正是我们需要改造的。
改造现有的管理,适合标准的要求,这正是我们搞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人需要做的一个大题目。推行ISO9000本来就应该这样做!这是一个大工程,是一个艰苦而且痛苦的过程。它当然不如搞形式主义认证那么简单、立马见效。但是不这样做就不是真正搞9000,9000在企业中就没有出路!
而我们现在大多数(也许是所有的)企业是怎么运行这个“管理评审”的呢?必定有一个《管理评审程序》,必定按规定的频次庄重地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专门来讨论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必定正式地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报告”等等。
那么经理办公会呢?它不因你实施9000而消失,还是在原先的管理轨道上照常进行,一次不少,每个议题照旧,照样发出“经理办公会议决议”……
两个互不相关的体系。两套管理办法。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这就是真正典型的“两张皮”!
问题是,经理对此不胜其烦。如果一个企业还有其他的体系,比如14000环境管理体系、18000健康安全体系,以及什么成本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等等等等,就要建立多套文件,进行多次管理评审,那就是三张皮、五张皮了!这么多的皮都让一把手披在身上,企业不堪重负!想指望经理倾全力来支持你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门都没有(只是不敢在口头上说罢了)!


38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