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改变企业命运的五大奇思妙想

  华立:

  用美国人的钱买美国公司

  策划者:汪力成擅长项目:四两拨千斤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现在有点一夜成名天下知的味道。凭藉华立集团去年对飞利浦CDMA手机研发部的成功收购,他被最新一期的《财富》中文版评为“2001年度中国商人”之首。看起来,这的确是一笔足以扬名后世的买卖,据此间媒体报道,华立集团以“很小的代价”获得了飞利浦在CDMA手机方面的全部知识产权、研发成果、设备以及人才资源。普遍的评价是,它打破了中国CDMA市场由“高通”一统天下的格局。

  由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整体下滑,2001年5月,看不到希望的飞利浦已经急于将CDMA业务出手,以平息股东的压力。华立获悉此消息后,迅速与飞利浦展开谈判,并出人意料地在4个多月后完成收购。介入手机产业是汪力成近两年的心愿,华立这次付出的代价很小,除了飞利浦急于脱手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华立没有买下飞利浦CDMA技术专利的产权。

  对此,汪力成有自己独特的解释:飞利浦已经开发成熟以及尚在研发中的一些芯片,华立享有独家使用权,而且飞利浦承诺今后自己也不再使用,换句话说,飞利浦手中只剩下一个概念性的产权,而对于华立来说,则得到了实质性的东西———无非没有去办手续将产权转到华立名下而已。

  善长资本运作的汪力成将这一次海外收购称为“用美国人的钱买美国公司”。在此之前,汪力成只用一二百万美元的价钱就在纳斯达克一举收购了两个上市公司———太平洋系统控制技术公司(PFSY)和太平洋商业网络公司(PACT),汪力成和华立因此在美国显山露水。“我们去美国,目的就是要把国际化战略、资本市场和技术结合起来。与其把自己的钱投在上面,还不如先控股几家大公司,然后利用上市公司来筹资发展。”UT斯达康:省的就是好的

  策划者:吴鹰擅长项目:攻城掠地5年前,吴鹰把小灵通手机服务在杭州余杭首先推广时,余杭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7.6部,移动电话达10万户。在这样一个小城市里,有多少人愿意再去买一个小灵通呢?何况,小灵通当时还未获得国家任何牌照。

  这显然是一次冒险,但吴鹰成功了,他甚至使很多中国人的口袋里揣上了两部手机,其中一部就是小灵通手机。到今年6月,全国已发展901万个小灵通用户。在低迷的股市上,UT斯达康连续10个季度调高预期,业绩从1996年至今每年保持了109%的增长。6月24日《商业周刊》2002年度全球IT企业100强评选中,UT斯达康公司被选为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而有关小灵通的销售额占到UT斯达康公司总销售额的将近80%。

  “小灵通”几年前还曾被指责为“落后的技术”,但现在,很多业内人士认为“UT斯达康应该进案例教材,它演示了一个中型企业的成功之道。”他们认为UT斯达康不是一家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公司,但是是一家聪明的公司。“它聪明地选择了中国这个在世界电信业普遍处于下滑趋势中仍然保持上升的市场。在中国这个市场中,它们聪明地选择了处在灰色地带的小灵通。”这个市场的用户量不是很大,大企业不愿意做,小企业又没有实力做,所以到现在为止,小灵通的市场被UT斯达康多年垄断,它证明了一个中小公司如果找准了市场细分的话,是有机会成长起来的,开始不一定要有高技术或者巨额的投入。

  但UT斯达康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5月,第一个暂停小灵通业务并进行调查的文件出来时,UT斯达康市值一天跌去200亿人民币。一个月后,有关文件出台,UT斯达康的市值一天内又回升了100个亿。回忆股价坐升降梯的那一个月,吴鹰只记得他很忙。

  小灵通终于名正言顺地冠上了“无线市话”的头衔,UT斯达康手里最重要的砝码就是快速的爆发性增长的用户,在手机单向收费迟迟没有下文的今天,其与市话相同的收费无疑很能打动人心,正如它的广告词:“省的就是好的。”吴鹰办公室正面的墙上有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插满了小小的红色图钉,每攻克一个城市,他就会在上面插一个红图钉,现在,东南沿海已经一片红彤彤的,而站在地图前的吴鹰,很像个攻城掠地的将军。

  中国化工网:

  缘自一抽屉名片的灵感

  策划者:孙德良擅长项目:乾坤大挪移今年6月,中化网络总裁孙德良宣布全面进军纺织网络信息与电子商务领域,并称要将中国纺织网打造成“中国化工网第二”,在B2B网站经营上继续他的网络神话。

  1997年的夏天,25岁的孙德良与他的两位同事,从一家几近破产的网络公司走出,一脸茫然:身无分文,以后该干些啥?好容易借了2万元,心中依然困惑:这点钱,又能干些啥?

  炎炎夏日,没有空调,三位“老板”赤膊躺在一间被垃圾包围着的小平房中,编织公司的未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他们躲进了一位专做化工贸易的同学家中,在那里,他们看见了满抽屉的化工企业名片,一道灵光闪过:“何不建个化工网站?”化工是中国及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化工出口量大,附加值高,在化工领域生产商既是供应商又是客户,这使得化工行业有着很强的带动性。一抽屉名片,一条全新的思路,带出了崭新的出路,1997年12月,中国化工网正式推出。

  经过缜密的市场分析,结合行业特点,他们决定走垂直化专业网站的网络发展道路,为企业提供网上服务,从中收取广告费和服务器年租费。孙德良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推销经历———在全球最大染料生产企业上虞龙盛集团,打开笔记本电脑,把这家企业的产品输入到互联网上进行搜索,立即跳出了这家企业在欧美的客户和竞争对手。本来无动于衷的企业经理立即就坐不住了,马上掏出12000元钱会员费,要求把自己企业登录到中国化工网上。

  创业的第一年,也就是1997年底,网站就开始赚钱。

  目前,中国化工网现有收费会员4000多家,网站日访问量在同类网站中遥遥领先,牢牢占据了国内上网化工企业70%以上的客户份额。孙德良上演了一场令无数创业者梦寐以求的网络神话。

  吉利:

  造世界上最便宜的车

  策划者:李书福擅长项目:异想天开吉利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造世界上最便宜的车。李书福在4年前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应是3万元~5万元。

  当吉利生产摩托车成功,在市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后,李书福有了新的想法———投身汽车业,其他人都当成一个玩笑:“农民企业家能搞那么高档的东西吗?”就在所有人都对他的想法表示怀疑时,一心想自己造汽车的李书福领着两个人就去了临海。在临海的一片荒地上,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桥,很多人认为他是异想天开。

  他们在那里建了避雷所,造了桥,修了路,光填平那八百亩地就用了五六百辆汽车。当第一辆吉利车生产出来时,瞬间引爆了中国汽车业,掀起了骇人的风浪。民营企业切入汽车制造,给我国现有的汽车发展体制、国家汽车政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创造了一种紧张,激活了汽车市场。不到4万元的诱人车价和“平民车”的概念,让现在的国有汽车厂的老总们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付吉利汽车了。李书福造出的轿车,售价只要3万多元,他让普通的平民百姓买得起车了。

  李书福的运气真是不错,政府对车价放开,消费者消费观念日趋理性,到了2001年,吉利车的销售形势开始火起来。在北京车市里,吉利的两款“豪情”、“美日”一个月能卖出200多辆,全年吉利全国销售达3万辆,成功实现盈亏持平。随着吉利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车型越做越漂亮,吉利轿车已日趋成为抢手货。

  均瑶集团:

  为什么不能承包飞机?

  策划者:王均瑶擅长项目:胆大包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承包飞机”这样的想法无疑有些胆大包天。

  1991年春节,在湖南打工的王均瑶和一帮温州朋友包了辆“大巴”回家过年。汽车在1200公里的漫长山路上颠簸,王均瑶随口感叹了一句:“汽车真慢”。一位老乡挖苦道:“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均瑶头脑中迸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土地、汽车都可以承包,为什么飞机就不能?”在湖南省民航局打工的王均瑶软磨硬缠,硬是“撬开”了中国民航从不向私营企业开启的大门。当年的7月28日,温州机场通航刚刚一年,26岁的王均瑶开通了长沙至温州的第一条私营包机航线。随后,国内第一家私营包机公司宣告成立,王均瑶一口气承包了全国40多条航线,400多趟班机。

  以后的均瑶集团发展不断多元化,但王均瑶一直没忘记他的航空情结,他是带着长远眼光来看航空业投资,认为中国航空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美国有95%的人坐过飞机,而中国估计只有3000多万人。当中国公民变得越来越富裕的时候,13亿人口中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于是今年3月,当武汉航空公司的重组事宜浮出水面时,人们发现,参股股东中首次出现了民营企业均瑶集团的名字,而重组的大热门南方航空公司被踢出圈外,这意味着民营资本首次获准进入航空业。掷出1.26亿元巨资的均瑶集团仍显出极大的平静,因为这只是“均瑶航空事业”的冰山一角,均瑶集团在航空领域的下一个目标:投资温州机场项目行将启动。(记者张卉卉陈聿敏吴秀笔)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Vans (威望:0)

赞同来自:

想到了还得要有魄力去作才行啊,其实人人都想过不少,但敢做的不多.

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龙天
龙天

我努力,我进步,我付出,我收获,我坚持,我成功!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