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农民工思维

最近碰到两件事,很小,但从中可以看出差别。

在一家外资收购的民企里面,他们的客户,一个国内知名品牌企业要求这家企业发货的时候使用季节性标签,这种用在外箱上的标签,计划部根据用量订购了1万个每月,发放的时候一个车间的人直接领走了所有库存,另一个车间的工人领不到。我和计划经理让他把其它的拿出来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以后还要用,当我们告诉他要按需领用的时候,他很愤怒,认为这极其不合理,这么小的东西还要按需领用,他们烦死了。不鸟我们直接走了。
第二件事也是这个标签,当时这个季节性标签因为用量和最小起订量的问题,企业设计人员把年份设计成填写的形式。但没有计算工人写标签的时间价值。补救也可以,用打印年份或盖章的方式处理,考虑企业人员素质,我采用了盖章的措施。结果在发放印章的过程中,现场QC主管认为有几个检查员就应该有几个章,我告诉她这个章应该是在按照用量计算需要用到多少标签,在整张标签上盖好年份后再去贴。是属于bom领料的方式。而且这个不是检验员贴的,是包装工人贴的。属于包装标签,QC主管很高兴,但同时也明确的说有几条线就要几个印章。
这也是常见的工厂思维。我问她你知道什么叫5S整理吗?她当然知道,我问她工人必须配备的是什么?是生产中必须用到的东西,偶尔用到的东西不能配备给工人,在需要的时候取用。这就叫5S的整理。印章就属于此类被整理的东西。她似乎从道理上明白了,但习惯思维上难以接受。

工厂里大多数是农民工,农民工总有一种我用的要自给自足的观念。从领用到印章,有备无患,专人专用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现代产业是分工合作的观念,需要有共享的观念,团队配合的观念,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这些和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观念是有冲突的,团队内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加上任务导向,就产生了局部最优系统脱节的情况。很小的事情,反映出我们对把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的路还很长,很辛苦。
外企在华企业很关心选对人,对的人是什么?是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这两个很难改变。现在大家都在谈转型和升级换代,谈技术,谈设备,谈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也重在关心技术能力,但思维模式,基本没有人关心。而这恰恰会在长期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很难被模仿,是软实力。没有软实力,就如同ERP一样,在1997年出现的ERP热,直到2005年才在国内部分行业真正用起来,因为软实力的差距。升级和转型也是一样,死的多,活下来的少。
国内大多数民企采用的升级换代模式是卖掉工厂,持币观望,等待下一个赚快钱的机会。转变人的观念太难了。这几年制造业的投资比率很低,很多民企,尤其是著名民企都换了老板,那是聪明人,他们不去改变人,他们等待机会另起炉灶,这实际上是和外企一样的做法,整体甩掉包袱--那些思维陈旧的人,重新选择伙伴轻装上阵。任何拒绝现代思维的人都会被淘汰,只不过外企用阳谋,内企用阴谋。
外企用项目把老员工从某些职位拉出来做项目,然后用高潜力人才填上职位空缺,回头项目结束,老员工没了位置,要么自行辞职,要么接受公司的另行安排,内企用换老板的模式把以前的恩怨终结,然后在近似归零的情况下整顿企业。

任何的革命和变革,付出代价最大的都是那些跟不上时代的人,而这群人往往是最淳朴的农民。回头想想,这1840年以来的近代史,那一次变革付出沉重代价的不是农民?小农经济,小农意识的土壤没了,小农不明白意识不到,于是各种战败割地赔款农民出,各种革命,北伐,军阀混战军费农民出,解放战争费用农民出,建国后国家建设工业看工农业剪刀差,改革开放后的工人也分为工人和农民工。这群朴实而令人无可奈何的小算计农民一直在吃苦,而且会继续吃苦下去。
真正帮助这群人的方式是把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用产业工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从整个过程流程来考虑自己该怎么做,如何与上下游配合,而不是我做好我的事情就够了。产业工人不是普工,是专业技术工人,这中间的差异有技术和能力方面,更有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并不是进入这个产业的工人就是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首先要职业化。我们有太多的工人了,但我们极度缺乏产业工人。

你可以认为自己是打工的,有些是长工,有些是短工。所以打工是无恒产者无恒心。你也可以认为职业是你家自己的土地,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土地并把种地的窍门----职业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让他们可以安身立命。这一切在于你的选择,你的观念。
工作是糊口,职业是谋生路。

12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旷野
旷野

质量相关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5-12-11 15:06
  • 浏览: 5548
  • 评论: 12
  • 赞: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