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田口方法漫谈(二三)

主动型动态参数设计望目型选优探讨。
田口方法动态参数设计仅分主动型和被动型,笔者认为应分离出望目型,不用其信噪比,建议用更简单计算方法。
田口方法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作为动态参数设计的模型,表面上是创新,实际DOE的量化数据都可用回归方程建模。
其信噪比公式:
η=10Lg(β2/σ2 ),(《试验设计》茆诗松p250)
由于β在线性回归方程中是回归系数,所以β越大越吻合线性。但在物理模型中,田口观点β要合适,不是越大越好,但β被解释为效率,更容易陷入越大越好的误区。
静态望目型2种设计,如方差相等,一种均值大于目标值,另一种均值贴近目标值,用信噪比评价,前者会优于后者荒谬结论!?
动态信噪比也犯同样失误。
笔者不想追究田口先生数学推导过程是否合理,正如其静态参数设计望目型不含目标值m的低级失误一样,其动态望目型信噪比不含目标值,明显不合逻辑。其动态望目型,由于用线性回归方程为数学模型,本质是望“直线”,其直线假设也有问题,实际数学模型可能是非线性,所以“直线”并非真正人的意志的目标值。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先不假设是哪一种数学模型,就按田口的分布与目标值偏离即产生质量损失原则,即趋目性和离散性要小的两要素来设计计算方法。
比如经典的汽车转向系统选优,如驾驶员意志是希望车辆转20度角,是望目型。但汽车与摩托车不同,必须依赖转向系统作为中介表达目标值。转向系统可设计不同的减速比k来助力。
如果是5:1,设为k1,则方向盘需转100度角,(即信号因子M1),汽车理论动态目标值成K1M1=20度角,由于各种因子干扰,车辆实际转角响应y1总与目标值有差异。
计算式:Σ│KiMi-Yi│,或Σ(kiMi-yi)2,趋目性和离散性合为一式。
即在各不同车速,不同转向角大小时,与动态目标值总差异最小的K最优,就是对不同中介K(这里是减速比)选优。
信号因子和响应可能是非线性关系,信号因子至少4水平,即i>=4。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3-11-14 10:42
  • 浏览: 4371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