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管理征文】前生今世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说明我对质量管理的工作的感受,我大约会用这一句,但是如果考虑到国内质量管理圈子的状况,我又觉得用这一句来形容不是很贴切,毕竟之前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花虽然自己身子弱不足以抗拒雨打风吹,但总是沐浴过春光,为春天增加过靓丽,让人们可以在脑海中去追忆那一片红艳艳的鲜花盛开的景色。而质量管理则似乎总是给人一种墙外开花,墙内枯萎的感觉,墙外是“日出江花红胜火 ”墙内是“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墙外已经到了全球体系整合,控制transition quality (转移质量)的程度,是全球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基石和核心,墙内还是在探讨怎么能让写好的程序能够被执行,质量管理的人是不是该去学学技术的问题。一边正在把把搞质量管理的工作纳入staff funtion(人员管理职能),首选人员是从商学院毕业,精于管理,博弈,数据分析的人,另一边则把质量管理纳入工程硕士和项目管理一样,赋予其工程技术背景(engineering),我站在分界线上,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我很向往投入那片绚丽的春光,可惜我的脚却站在一片寻寻觅觅的土地上。

对于中国的大多企业而言,管理还没有细化西方现代管理体系的程度,在我们很多人眼中,质量管理其实就是一个怪胎。我们从日本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全质办的时候,还是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导进行推广的,继而随之而来的9000体系,我们也是以标准化体系管理标准来推广的,仍然是从技术口,工程口导入,以总工,检验科长,技术副厂长这样人牵头来做的。从一开始就把一个系统的企业管理领域的方法论,打上了技术的烙印。如果是技术标准那应该是针对产品的质量,但偏偏质量管理的体系的核心是管理人的行为,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无法说出口的症结,既然你是技术的,应该用这套标准解决技术问题,这在质量问题等同技术问题的概念根深蒂固的国人的心目中,这样的跨界活动,这样的多此一举的行为,多一个婆婆的安排是不能容忍,是怎么想起来都别扭的。好在当时大多做质量工作的人也都是技术上的高人,甚至自己也没把自己当做管理者中的一份子,仍然是属于工程师这个范畴内,所以从管理人的工作质量为核心转为抓产品质量为核心。这样做在国内很多人看来是拨乱反正,甚至在当时的很多质量人看来,这样以技术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工作才是正途。我母亲算得上是老一代的质量人,她做总工的时候曾经主抓过工厂的9000体系的建立,在她的意识中,质量人首先是工程技术人员,你的技术过硬,你才能人家心服口服。在西方人的眼中,现代质量管理是因为财务体系的需要,是属于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因为全检验太浪费时间和成本,所以才采用抽检,因为时候纠正的成本高,所以才事前预防,一切活动归根到底就是成本的降低,风险的减少,期待的结果是效率的提高,市场的扩大。一个是技术行为,另一个是经营行为,这个分歧在引入的时候,从技术人员去学习管理体系的标准化的伊始就已经埋下了。伊朗有句名言”真理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拿着其中的一块“,西方现代质量管理并不是完美的,我们有权力按照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去做,但西方的现代质量管理至少要比我们手中握着的那片碎片更完整,更像一面镜子,但我们却依然喜欢紧握着手中的碎片不放,因为它是我们的。

那么我们抓住是怎样一块碎片哪?我忽然想到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中有中国质量的介绍,我读英文版的时候,曾经惊讶于其中的一个介绍新中国质量管理其实是从1977年开始在走一条重建之路的论点,因为里面涉及了文+革的情况,我认为也许在中文版会规避,没想到在中文版中也直接把这段写了上去。我把刘源张院士的这段文字直接贴在文中。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这不是我能褒贬评价的,但从刘院士的角度来看,中国质量管理的重建之路要过几个门槛,第一是重建质量意识,文化,如遵守纪律,尊重科学,有基于事实决策的求实的态度。我们把不懂装懂,一知半解就去到处宣扬的人叫做大忽悠,但是有的人,连莫言的作品都没看过就能妄加评论,连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过程都没有做过深入的调查了解就能大放厥词,这种人还不在少数,那么应该把这样的人称作什么哪?如果说违反了法律的约束叫做违法犯罪,那么在马路上不看交通信号,随意横穿马路的人群又在做什么?以我个人的观点,中国人如果能够回归古人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妄言,能够“有辱且格”,不妄动,也许质量意识的最基本的层面上的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就不用再宣贯培养了。

第二个门槛是从质量管理的提升从国家的行为到依据市场的需要变成企业自主的行为。这恐怕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否则国家也用不着颁布质量发展纲要了。

周日我和我的母亲,一个搞了一辈子技术,管理,质量的老工程师聊了一个话题,这是我留在心中多年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母亲说,如果做质量的不是技术出身,你就管不了,因为人家不服气。在西方管理学系统中,管理management,词源是manner,意思是规矩,管理者不过是依据大家约定的规矩,去检查执行的状况,你不服这个人可以,但这个规矩是你承诺过要遵守的,你对这个行为有什么不服气的哪?这就是人家的工作。母亲讲,在我们的习惯意识中,是如果你挑我的毛病,那么你就是和我过不去,如果你能挑出毛病,你就要有本事改正,哪种人挑他的毛病他无话可说哪?让他服气的领导,哥们儿,专家,也就是人格魅力(能力也是其中之一)。这在管理学中是属于leadership部分,属于个人威信和魅力的部分,从本质上这是在约定的规矩无效或者没有规矩,创建新规则的时候才需要的能力,如一群孩子中的孩子王,怎样组合自己的群体是他自己说了算。孩子组成的群体不是常态,而企业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存在是常态,孩子群可以依靠孩子王的魅力而存在,但企业却必须依据约定的规矩,周而复始地运行才能持久。我母亲因为技术能力出众,是高工,总工,厂长,所以她说话有人听,她推行的工作就能做下去。那么我毕业后到的第一家国营企业的检验科长,S工就没这么幸运,她在人们的心目中可有可无,所做的工作不过就是拿着量具测几个大面上尺寸,然后就合格放行,让模具能去试模,她举着不能弯曲的手指给一边给大家看一边说,我是工伤,也就能干点这个,总比吃劳保强。人家不把她当回事,她也没把自己当回事儿。我母亲和她应该是一代人,也是一代质量人的缩影,强势的让人无话可说,弱势的让人说三道四,但无论是我母亲还是S工都认为质量管理首先是技术透彻,甚至自己能干出来,我母亲能干出来,所以人家不敢不服从,S工干不了了,所以她也不敢说人家。在这样系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leadership领导力或榜样的作用,而不是规矩,规则的力量和作用,如果从英语的精确性的角度来看,这似乎还无法用management来形容,因为不是围绕着manner(规矩)而进行的,而是以man为核心的活动。

‘悲惨世界’,是雨果对一个不敬畏、不祈祷、不相信、不悔改,并拒绝恩典的世界的定义。在这样的世界,“男人因贫穷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黑暗而愚蒙”质量管理的世界没这么悲惨,但却会因为黑暗而愚蒙,从搞现代质量管理的历史来看,我们搞过十年八年的也不过是个孩子,我们的表现也像个孩子,今天左摇,明天右晃,儿童的固执不是因为他坚持原则,而是他怕失去已有的,儿童的轻信不是因为他单纯,而是因为他缺乏辨别的能力,儿童的不敬畏不是因为他不知道礼仪,而是他不知道后果,儿童的不悔改不是因为他不知错,而是因为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我们在潜意识中却愿意相信一个道理,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于是,我们在标准中找到一个突破口,持续改进吗,先做,不行再改,举措颇似一个玩过家家的孩子。在一个“男人因贫穷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的世界里,生存是第一需要,祈祷不如一片面包更邻人信服,更实际,更有用。抱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管理人员不会比抱着本自己也一知半解的圣经的传教士更令人尊敬,就算不被人嘲笑,自己也会自嘲。在蛮荒的地带传道是危险的,特别是要强迫自己去传自己也没搞清楚的西方的道,能坚持的人肯定很痛苦。

当对源于西方文化而演化出来的具有鲜明三权分立,责权对等,人人平等的西方质量管理系统失去了兴趣后,那么不妨看看同样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日,韩,台,这样企业怎样进行质量管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日韩的企业,甚至日本人,韩国人都认为中国人确实比他们聪明,但他们之所以能做好质量,一个是用心,再者用心,第三还是用心,此外无它。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企业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终身雇佣,等级序列制度),就像Lean的核心工作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到现场去看,然后改善到看起来顺眼。”甚至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似乎是不着边际的“敬天爱人。”台企业从管理的方式上是在学日韩,但他们比日韩企业更懂得做政府关系,社会关系。日,韩,台,其实都是倾向于终身雇佣制度,从内部培养,选拔人才,他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大陆工厂的离职率的居高不下,大陆的佣工制度更像是美国,那么不是以家人的心态去工作,怎么才能做到用心,用心,再用心哪?似乎兜来兜去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上,人的问题,在大陆曾经作为标杆的企业如海尔,张瑞敏是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建立规矩,从砸冰箱开始让工人重视产品质量,也就是以强权去迫使员工去执行,又似乎回到了工匠当做奴隶看待的时代(工坊中的工匠源于奴隶,对官家对工匠的管理也是沿用了奴隶制度的方式,出了问题杀头,流放,刑罚,连坐等)中国古代一直是采用这种严酷的制度,来提高工匠的责任心。附图摘自《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


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曾仕强感叹过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总要误读祖先的话哪?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于是很多人说,祖先的意思是人人都要自私,这句话不是这样来解,不是这样来读的,正确是“人不为(wéi)己,天诛地灭。” “你做人找不到自我,不自己要求“自己”,甚至连人都不做,难道不是要被天诛地灭吗?”西方的质量管理,基础是人,核心是建立合理适用的规矩,那么中国的质量管理,则必须从人为核心做起,要从基本的责任心开始,要从“为(wéi)己”开始,要从不妄动,不妄言开始,甚至要从把工匠看成奴隶的奖惩制度开始。我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回到周朝,秦朝,看到工匠们在交付产品的时候,惶惶不安地担心自己被砍手剁脚,仿佛穿越到了统万城,士兵拿着大铁椎去刺筑好的城墙,刺入一寸,则筑此段的工匠被捣成肉泥筑入城墙,如果刺不入,则士兵被砍头,被捣碎筑入城墙。难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中国式的质量管理吗?

钻石:这篇征文我居然写了4天,需要小编鼓励一下

87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2-10-17 12:10
  • 浏览: 5504
  • 评论: 87
  • 赞: 7